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發展要聞  -證監會:券商須讓投資者理解"買者自負"原則 加強投資者教育 -北京:企業拖欠工資最高罰款3倍 出口企業調查:與人民幣升值賽跑 -民政部加緊慈善立法 將改變管理缺位現狀 將簡化捐贈免稅手續 -第四次生育高峰到來 粵年產一個百萬人口縣 06年200萬夫妻離婚 -滬深總市值首破18萬億 股市收盤下跌 B股持續重挫拖累A股 - 京流動人員檔案新規:不入社保不能存檔 滬探索居家養老服務模式 -四大鋼廠聯手開發海外礦產資源 中鋼協駁斥"中國鋼鐵威脅論" -新企業破產法將推出 政策性破產明年終結 鼓勵銀行向小企業貸款 -第二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閉幕 -中國明確義務教育政府負全責 經費須報人大批準 部分高校擬改名
中印兩國紡織服裝行業之比較分析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4 月 02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中印處于不同的產業發展階段:印度正處于規模發展初期,而中國已經完成產業規模化建設,正處于產業結構升級過程中

紡織服裝行業是中國具有全球競爭力的行業之一,未來十年,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的世界霸主地位是不可動搖的。在此前提下,人民幣升值、反傾銷、出口退稅率下調、勞動力成本提高等不利因素反而有利于促進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結構升級,完成由低附加值產品重復建設向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結構的進化。

通過與對中國紡織服裝業最有威脅的印度紡織服裝行業比較研究,我們認為,中國與印度處于不同的產業發展階段:印度正處于規模發展的初期,資源、環境因素與中國還有相當大的距離;中國已經完成了產業的規模化建設,目前正處于產業結構升級的過程中。

我國是世界上紡織原料最豐富的國家,但卻是紡織原材料成本最高的國家,從這一悖論中可以得出結論,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目前遇到的惡劣的外部環境是產業內部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結果。紡織服裝行業結構調整將成為中國少數幾個通過市場競爭完成的產品結構升級的行業之一。

印度紡織服裝業在快速發展過程中,由于其紡織原料產出遠小于中國,因此將會比中國更快地遇到資源瓶頸。

在行業結構調整期間受益的企業無疑是那些具有世界競爭力、技術領先、規模優勢、品牌知名度的大型紡織服裝公司。我們重點推薦具有色織布壟斷優勢、技術優勢的魯泰和具有服裝品牌優勢、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的雅戈爾。

紡織服裝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目前受設限、反傾銷、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率下調以及東南沿海勞動力價格提高等因素的影響,行業競爭力有所下滑,部分歐美訂單轉移到印度、越南等東南亞及南亞國家,侵蝕了我國原有的部分市場份額。作為世界紡織服裝制造中心,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真正的威脅并非來源于人民幣升值和反傾銷所帶來的利潤率下滑,而是被競爭對手取代的可能性。印度以其充足的勞動力和原料資源,被國際輿論普遍認為是2005年后中國主要的競爭對手。因此我們將中印紡織服裝行業發展狀況進行對比,以找到我國紡織服裝行業的發展方向。

與中國一樣,印度紡織業的產值在其國民經濟中占有7%的份額,紡織服裝行業是其國內重點扶持的行業之一,預計未來幾年將保持較快速度的增長。

紡織服裝出口金額占出口總值比重由25%下降到15%。盡管兩國比重都有所下降,但紡織服裝的出口仍然占據較大份額。

可以看出,無論是在國民經濟,還是在對外貿易方面,中國和印度的紡織服裝業都是非常重要的。此外,中國和印度是世界兩個人口大國,都存在較大的就業壓力,而紡織服裝行業勞動密集型的特點能夠緩解這方面的壓力。紡織服裝行業也都屬于兩國的傳統行業,兩國都具有資源方面的優勢,因此無論是主觀還是客觀上,印度都被認為是中國紡織服裝行業最有力的競爭對手。

紡織原料比較

在紡織原料中,中國比印度具有明顯的優勢。印度黃麻和天然蠶絲產量居世界第一。而中國在棉花、化纖、蠶絲、苧麻產量都居世界第一,其中化纖、蠶絲、苧麻產量超過全球總產量的半數以上,亞麻居世界產量第二,也明顯優于印度。

棉花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產國,2006年的棉花產量高達672.91萬噸。但由于中國紡織業規模較大,對棉花需求遠遠超出棉花產量,2002年供需基本相當,2003年開始進口棉花,2006年,中國棉花市場對外依存度達35%。因此國內市場棉花價格高于國際市場棉花價格。

印度是繼中國和美國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產棉國,目前印度棉花產量不到中國產量的一半,但由于印度棉紡行業規模相對較小,因此印度自產的棉花基本能夠自給自足,國內市場棉花價格低于國際市場。

從對2007年國際棉花市場預測來看,全球2007年棉花產量略低于消費量,基本能夠滿足需求,棉花價格可能會穩中有升。而印度產量將有所增加,不僅能夠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而且還會出口一部分棉花,因此印度國內棉花價格仍然會低于國際市場價格。而我國的棉花消費量預計有所增加,預計今年棉花缺口達400萬噸。

而配額只有89萬噸,其余進口棉花將繳納進口增值稅,以保護國內棉農的利益。因此預計國內棉花價格將略高于國際市場價格。

由此看來,中國棉花產量雖然較印度具有明顯優勢,但由于國內需求旺盛導致進口依存度達35%,且棉花產量不穩定導致的價格波動對棉紡企業不利;相反印度雖然產量相對不大,但國內需求量小,棉花價格低于國際市場價格。因此對于具有棉花資源的棉紡企業來說具有較強的成本優勢。

化纖

中國化纖產業的生產設備、工藝水平比印度先進,在POY、DTY、FDY領域與印度相比有著相當強的實力,先進技術的引進與消化吸收都較好,特別是聚合工藝已經相當成熟,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從2002年以來,中國的化纖工業始終保持著穩定、快速的發展勢頭。2002年1月,中國合纖產量已達68萬噸,而到2006年5月,達到155萬噸,增長了127.65%。

印度雖然是第五大合成纖維生產國,但其化纖工業發展遠不如中國,2002年1月僅有6萬噸的產量,到2006年5月達到8.7萬噸,增長44%。且從近幾年的產量情況來看,產出并不穩定,波動性較大。

其它紡織原料

此外,中國還有一些特有和稀有的天然紡織資源。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蠶絲生產國,蠶絲產量占世界的70%以上。中國是亞麻主要生產國,生產能力居世界第二位。苧麻纖維雖然僅占我國纖維總量的1%,但卻占到世界苧麻纖維產量的99%。

除棉花和合纖外,印度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黃麻生產地、第二大生絲生產國,而其天然蠶絲產量居世界第一,原材料供應也較為充足。

生產成本比較

從紡紗成本比較來看,中國的紡紗成本雖然低于平均水平,但僅低于意大利、美國、越南,卻高于巴西、韓國、印度,印度是紡紗成本最低的國家,比我國成本低11%。從結構上看,我國紡紗成本高在原材料成本和水費上,尤其是原材料成本高出印度34.4%,比平均水平也高出21%,這是使我國紡紗成本居高不下的最重要的原因。如果我國紡紗的原材料成本降到第二大的意大利的1.42水平,則總消耗就能降到2.5美元,僅次于印度。

由此看來,較高的原材料成本表明由于單純規模擴張帶來的資源緊缺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紡織行業最主要的瓶頸。

最高的水費同樣表明我國紡織行業存在的過度消耗,而我國“十一五”構建和諧社會的主題促使紡織行業清潔生產、降低水資源耗用及環境污染方面得到進一步的規范。

我們認為,盡管我國是紡織原料最大生產國,但由于規模擴張過快仍然導致資源緊缺,而趨緊的外部環境有利于紡織行業由粗放式增長向集約式增長的轉變。

出口競爭力比較

從紡織服裝出口總值來看,中國遠遠超過印度。在2000年到2006年期間,中國紡織服裝出口金額由480億美元增長到1198億美元,增長幅度達到149%。在此期間印度紡織服裝出口金額由98億美元增長到160億美元,增長幅度為63%。

出口能力

從增長率來看中國也遠高于印度,近四年來,中國紡織服裝年出口增長率保持在20%以上,而印度只有10%左右。但從上圖中可以看到一個趨勢,在2006年以后由于反傾銷和歐美設限,導致部分訂單流向印度,致使印度出口增長幅度在2006年達到18%,已經很接近中國。尤其是印度基數較低,因此預計在未來幾年其增速將超過中國。

我們可以做個情景分析,按2006年中國出口金額1198.6億美元,印度出口金額160.4億美元計算,如果中國出口額年增長率分別為5%、10%、15%,而印度出口金額增長率在20%、25%、30%,則按最悲觀的情景計算,印度紡織服裝出口額超過中國也要10年的時間。

出口結構

從出口結構來看,中國主要出口國家是日本、美國和歐盟,印度主要出口國家是歐盟和美國。中國對美國和歐盟的出口各占紡織服裝總出口金額的14%,而印度對歐盟和美國的出口占比則達到25%和27%,二者之和已經超過總出口額的一半以上,可見,印度對歐盟和美國的依賴性更強。此外,對紡織服裝需求較大的日本市場,中國則具有絕對的優勢。

從兩國主要出口國家占比發展情況來看,中國對日本出口比重呈下降趨勢,歐盟和美國則呈上升趨勢,從2005年開始由于紡織品配額的取消,對歐美出口猛增形成了對日、歐、美三個主要國家的出口結構。而印度從上世紀末到2005年期間對歐盟的出口比重略有下降,在2006年才有所回升。

盡管印度對歐美出口額所占比較較大,但從出口金額上相比,仍遠低于中國對歐美的出口。中國對歐盟出口額為163億美元,印度為44億美元。中國對美國出口額為165億美元,印度為47億美元。因此在印度最重要的歐盟和美國市場,中國市場份額比印度高出近3倍。

從2000年到2006年期間,印度紡織品出口額由46.6億美元增長到68.4億美元,增長幅度為61%,服裝出口額由45億美元增長到110億美元,增長幅度為94%。在紡織品增長的26億美元中,美國和歐盟紡織品增長僅為4.66億,占18%。而在服裝增長的53億美元中,有40億美元是對歐盟和美國的增長,占75%。可見,印度在近6年的增長中,服裝增長幅度更大,且主要是由于歐美對服裝需求的拉動,而紡織品增長則主要對歐美之外的國家。

在2000至2006年期間,中國紡織品出口由136億增加到374億美元,增長率為174%,服裝出口由357億增加到1007億美元,增長幅度為182%。其中服裝增加的649億美元中有228億是對歐盟和美國的增加,占35%,日本服裝出口增加很少。而紡織品增加的237億美元中,對歐盟增加189億,美國44億,日本40億,這三個國家之和占到總增加額的80%。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無論是服裝還是紡織品中國在出口金額和增長率兩方面都遠遠超出印度。相對來說,印度的服裝競爭力要強于紡織品。中國紡織品在歐盟還是具有相當大的競爭力的。

行業地位及發展方向比較

印度紡織部長JN Singh11月16日稱,印度政府提出兩項扶持紡織工業的重大計劃,吸引紡織行業的私企經營者。政府對進入綜合紡織園計劃的織布、加工和服裝企業提供40%的扶持。2005年印度政府對紡織業的投資大約1500億盧比,今年的目標是將投資提高一倍。

我國紡織業“十一五”發展規劃則提出了產業結構調整的目標,重點在于加快技術結構調整,提高產品附加價值;加大原料結構調整,實現原料的多元化;加快重點行業調整,推進結構優化;提高紡織資源利用效率,減少環境污染;大力推進自主品牌建設,創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自主知名品牌;推進企業組織結構調整,提高產業集中度;促進東中西部協調發展,優化行業區域布局。2004年11月由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發布,提出了以下科技進步目標:到2010年我國將重點突破28項關鍵技術及10項新型成套關鍵裝備,大大提高紡織行業的科技水平,到2020年實現產業升級,建成現代化紡織強國。

中印兩國政府對紡織服裝行業的發展都非常重視,對產業未來發展也都進行扶持和規劃,從兩國紡織業政策的對比中可以看出,最大的區別在于:

印度政府對紡織業的態度是扶持以促進其發展;中國政府對紡織業的態度是調整以優化結構。

印度是世界上第二大紡織品服裝生產國,其優勢在于勞動力廉價,原料多樣化,有傳統設計技術,龐大的國內市場。但其投資不足而且分散,原料加工成本較高,設備更新跟不上,且一直以來企業規模偏小。可以認為,中國和印度紡織業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印度處于規模增長的初級階段,如果其紡織業發展到一定規模時,將比中國更快地面臨資源瓶頸。

來源: 商品價格網

相關文章:
相關專題:
圖片新聞:
2007世界競爭力評比:中國大陸首度超過臺灣地區
中石油稱冀東南堡油田可開采100年 開發成本近60億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點
· 2008北京奧運商機
· 07中央財政資金流向 三農重中之重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企業家看社會責任
· 全國農業統計報告 / 農業發展報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