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師范大學旅游學院科研處處長梁保爾告訴本刊,城市精神是一個城市的內在氣質和根本價值的追求,是內化于市民日常生活中的哲學法則。城市精神需要通過有代表性的符號解讀出來,而城市口號最具代表性。“‘動感香港’這個口號很成功,因為它體現了香港工業、經濟和文化的動態與香港人的活力。”
要詮釋城市精神,首先需要對城市進行明確定位,否則會事倍功半。如廣州的城市口號“一日讀懂兩千年”,既想照顧到該城市多元的歷史,又想打造現代主題文化,由于定位不明,不知取舍,容易不知所云。
劉彥平舉例道,往往一個城市有很好的文化資源,偏偏定位偏差,如大同,云岡石窟聞名中外,卻把自己叫做“煤炭之都”;甌越古地、南戲故里的溫州,以“中國鞋都”自得;還有古都南京,自稱“博愛之都”,反遭網民揶揄。
前提是“酒要好”
陳勇說,一些名不副實、有悖于文化內涵的口號,加上媒體的推波助瀾,不僅對城市建設沒有推動,反而對城市形象產生負面作用。如“生態型城市”的提出,并不適合所有的城市。即使初始條件符合,根據發達國家經驗,真正實施并達到效果至少需要幾十年的持續發展。此類漂亮口號只會助長城市發展的浮夸風氣。
城市口號應該是自下而上、自然生成的,不僅包含歷史文化基礎,還必須有群眾基礎。劉彥平對在城市口號的塑造中民間參與嚴重不足表示擔憂。他認為,城市品牌的實質是市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對城市歷史的自豪感、對城市發展前景信心的綜合表達。市民是城市的主人,所以城市品牌從設計、管理到增值,都應有市民的參與。
民間參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去年浙江寧波舉行了口號海選,最后選定的一句“書藏古今,港通天下”就是出自一對來自湖南長沙的游客夫妻之手。
“這并非一次簡單的口號征集。”在寧波市政府經濟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儲嘉康看來,口號征集活動客觀上讓寧波以外的人努力了解寧波,認知寧波,這就是寧波城市影響力的到達。
然而即使是口號海選,決定權仍在政府。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包亞明表示,歸根到底目前的城市口號都是官方意志的體現,地方領導在選擇上有最大的影響力。而僅憑領導意志或政績需要作為城市口號選擇和宣傳的背后推手,常常導致城市口號的隨意性強而生命力弱,不是遭詬病,就是被遺忘。
包亞明表示,小地方特色鮮明,容易提煉出特色,如江西婺源---“中國最美鄉村”。然而像上海這樣的多元化大城市,很難用一句話概括。
對大城市來說,依托雄厚的財力和發達的傳媒廣告業,宣傳、營銷自己的口號并不難。然而營銷只是推廣、輔助手段,不能解決城市精神重塑的大問題。如何利用歷史文化激活城市的生長動力、凝聚城市精神才是根本?!熬坪?,還需要吆喝。但前提是:酒要好?!卑鼇喢髡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