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發展要聞  -2020年中國核電裝機容量達4000萬千瓦 民資外資可參股核電建設 -歐盟REACH法規明實施 影響我3萬多企業 中國建重點實驗室應對 -央行嚴控外商投資內地房市 把好信貸關 中國房地產還能熱多久 -社會對職業教育比較歧視 維護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合法就業權利 -中國擴大兒童免疫范圍 增25億購疫苗 衛生事業十一五規劃綱要 -A股均價與歷史高點相差1成 內地資金充裕惟未走出去形A股泡沫 -民營油企欲打包賣外資 三分格局或變兩強相爭 商務部促油企整改 -中國存在糧價上漲引發通貨膨脹風險 商務部三措施穩定肉蛋價格 -國務院決定今年試點向國企提取分紅 -07中國大學滿意度排行榜出爐:清華第3北大第10 高考人數破千萬
《瞭望》文章:勾畫國家知識產權戰略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01 月 23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迄今仍有99%的國內企業沒有申請1件專利。在知識產權日益成為新的國際競爭焦點的今天,這個數字不能不讓人感到著急。

專利審查員出身的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田力普說,知識產權攸關中國的生存和發展,必須從我國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知識產權的戰略意義,著力增強運用知識產權制度促進科技創新的能力。

2005年底當田力普講這番話的時候,在他辦公室對面,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制定工作領導小組(簡稱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工作人員正在緊張忙碌。該小組由全國28個部委組成,組長是國務院副總理吳儀。

“國家知識產權局成立以來從未協調過這么多個部門同時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秘書長武曉明告訴《瞭望望新聞周刊》,作為回應日益激烈的國際知識產權競爭、意圖提升中國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一項重大舉措,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制定工作已經啟動了半年多的時間,目前已進入到實體研究階段,預計2006年下半年將拿出一個面向未來15年的《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和20個專題研究報告。

知識產權成為國際競爭焦點

身兼領導小組副組長的田力普指出,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各國圍繞知識產權展開了激烈競爭——知識產權作為國際競爭的焦點已經成為現實。2004年6月,溫家寶總理在海爾集團考察時明確指出:“世界未來的競爭就是知識產權的競爭”。

“知識產權已經成為影響后發國家現代化進程的關鍵因素?!眹抑虚L期科技發展規劃的專家根據研究得出的下述結論正在為黨和國家決策層所接受:今天,絕大多數領域的科技制高點已被發達國家所控制。根據世界銀行統計,在全球R&D投入中,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占86%;在國際技術貿易收支方面,高收入國家獲得全球技術轉讓和許可收入的98%。世界上約有1/3的人口既無法在國內進行技術創新,也無力采用國外先進技術,而僅占全球15%的富國人口卻擁有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技術創新成果。

與知識資源分布高度不平衡的狀態相對應,新的國際競爭秩序對發展中國家提出了更為嚴峻的挑戰。世界貿易組織與貿易相關的知識產權協議(即TRIPS協議),在促進國家間技術轉移的同時,更有利于發達國家將知識產權作為保持其技術壟斷和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加大了發展中國家獲取技術的難度。沒有技術基礎和技術創新能力,發展中國家的產業發展將很難突破跨國公司的技術壟斷,也不可能獲得有利的貿易地位。

近年來,世界貿易的主要形式和競爭手段,已由原來的貨物貿易、服務貿易逐步升級為知識產權貿易。據聯合國有關機構統計,國際間技術貿易總額1965年為30億美元, 1985年為500億美元,到20世紀90年代已超過1000億美元。1995年信息技術產品出口貿易為5950億美元,超過了農產品貿易,30年間增加了190多倍。

正是在這樣的大趨勢下,世界各國紛紛著手制定本國的知識產權戰略。韓國提出要打造成21世紀的知識產權強國。一向奉行技術立國的日本曾經嘲笑美國“產業空心化”的現象,因為美國在里根時代的經濟發展中拋棄了鋼鐵、汽車等重型工業。但此后美國的經濟增長反而加速,日本人在深入研究后發現,當今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已經發生了極大的改變——利潤率最高的行業不再是傳統產業,而是研發和設計,品牌、營銷和服務等方面——都與知識產權有密切關系,附加值遠遠高于低端的制造業。2002年,日本政府發表了《知識產權戰略大綱》,將“知識產權立國”奉為國家戰略,同年日本國會通過了《知識產權基本法》。該戰略大綱的前言中,明確提出亞洲國家特別是中國在制造業的發展,威脅到了日本的經濟地位。日本必須創造出具有高附加值的新資產,才能使經濟獲得再生。

整合中國的知識產權資源

美國的知識產權戰略秉承“進攻”策略,日本則提出了“知識產權立國”。那么,中國即將出臺的國家知識產權戰略會是一個怎樣的戰略定位呢?

我們制定戰略不是為與發達國家“對決”,而是要從立法、制度、中介體系、科技創新、知識管理等知識產權的各個方面進行資源整合,發揮知識產權制度的最大效益,從而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領導小組辦公室文件組組長張志成這樣告訴《瞭望新聞周刊》。

身為領導小組組長的國務院副總理吳儀指出,制定國家知識產權戰略是當前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是積極應對知識產權國際規則變革的挑戰、維護我國利益和經濟安全的緊迫任務,有利于加快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有利于增強我國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吳儀強調,制定國家知識產權戰略要堅持政府主導,與國家相關發展戰略和規劃相協調,與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銜接配套,統籌處理好若干重要關系,努力體現中國特色,做到與時俱進、求實創新。她要求,各有關部門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提高我國自主創新能力和國家核心競爭力為目標,立足國情,著眼長遠,加強協調配合,集思廣益,民主決策,切實制定好我國的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為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服務。

武曉明透露,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包括一個總綱和20個專題,總綱由國家知識產權局牽頭制定。專題涉及各專門領域,由國務院各相關部門承擔。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質檢總局、商務部、國家工商總局、國家中醫藥局、科技部、信息產業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社科院等20多個部門已成立專門課題組開展工作。領導小組要求各相關部委,首先對過去15年本部門的知識產權發展狀況系統回顧,然后對未來5~10年的發展趨勢進行科學預測,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戰略對策。

田力普認為,做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制定工作,“要聚全國之力、凝全國之智”。國家知識產權戰略服務于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是國家的總體戰略,與科教興國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人才強國戰略等相互補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

張志成表示,有些人認為我國制定知識產權戰略,是為了和發達國家“對決”,這是一種誤解。中國制定知識產權戰略的根本意圖是:以知識產權的創造、管理、實施和保護等環節所構建的完整體系來大幅度提高我國知識產權的創造和實施能力,建立規范的市場經濟秩序,培育和發展我國的核心競爭力。

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主要內容,包括全社會知識產權意識的樹立;知識產權創造及其產業化;企業應對知識產權糾紛能力的提高;相關法律法規的進一步完善;給予知識產權合理有效的保護;知識產權的國際合作;知識產權信息、中介服務體系的建設以及知識產權人才培養等。總之,要著力研究解決當前發展所面臨的知識產權法制、人才、機制、平臺和能力建設等重大問題。

2020年前國家知識產權戰略要達到的主要目標是:完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營造良好的法治和政策環境;建立比較完整的知識產權工作體系,大幅度提高受理、審批、管理和保護知識產權的能力與水平;大幅度提高市場經濟主體的創新能力和運用知識產權制度參與市場競爭、尤其是國際市場競爭的能力;基本建成獨立自主、技術先進、功能完善的知識產權信息檢索與分析平臺;提高全社會的知識產權意識,建設健康的知識產權文化,培養一支知識產權工作隊伍;加強對外合作,切實有效地維護我國利益。

有制造缺創造 有產權無知識

拿“知識產權”這個新的競爭標尺來考量我們的競爭力,弱勢明顯。 田力普介紹說,2004年全國的發明專利申請量是13萬件,其中一半來自外國公司,主要是跨國公司,他們進入中國市場,首先要使自己的知識產權受到保護;美國公司和有關機構在中國申請的專利年增長率都超過20%,2005年的申請量將超過兩萬件。另外一半來自國內,其中大概有40%是個人申請;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特別是企業申請只有60%多一點,也就是說有4萬多件,這當中又有一半左右是來自三資企業,剩下兩萬多件是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申請的。這兩萬多件與我們幾百萬家企業這個總數相比就很少了。

質量上更不容樂觀。多年來,國內發明專利申請最集中的領域,首先是中藥,國內申請占98%;其次是軟飲料,占96%;食品占90%;漢字輸入法占79%,這是中國人優勢比較集中的領域。而來自國外的發明專利申請則主要集中在高科技領域:無線電傳輸占93%,移動通訊占91%,電視系統占90%,半導體占85%,西藥占69%,計算機應用占60%。差距不言自明。

此外,從專利的構成上看,國人申請100件專利中,發明專利只有18件,82件是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而來自國外的申請,100件中有86件是技術含量比較高的發明專利。這也是鮮明對比。

“中國人買什么,什么就貴了;中國人賣什么,什么就便宜了。”這句話也許最能反映我國知識產權在國際競爭中的弱勢地位。據統計,國內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的企業,僅占大約萬分之三,有99%的企業沒有申請專利,有60%的企業沒有自己的商標。凡此種種,使得中國在國際知識產權的競爭中長期處于受制于人的被動局面。

國際上有輿論說,中國的企業是有制造沒有創造,有產權沒知識。大型民航客機百分之百從國外進口;高端醫療設備、半導體以及集成電路制造設備和光纖制造設備,基本上依賴進口;石化裝備的80%、數控機床和先進紡織設備的70%依賴進口,彩電、手機的關鍵技術50%以上掌握在跨國公司手里。

構建企業的知識產權戰略

國家層面的知識產權競爭日趨激烈,企業間競爭的火藥味更濃。商務部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受到最多技術壁壘限制的國家和地區,主要為歐盟、美國、日本、韓國。2003年美國通過337條款起訴的全球范圍內的知識產權案件共18例,中國就占到7例。

商務部的調查數據還表明,當前我國對外貿易中高科技和機電產品的出口,已經占到外貿出口總數的50%以上,2002年,我國71%的出口企業,39%的出口產品受到國外技術壁壘的限制,造成損失高達170億美元。國家外匯管理局歷年的國際收支平衡表也顯示,2000年~2002年,我國對外支付的專利權使用費持續走高,遠遠高于外方支付給我國的費用。在2002年的收支表中,這項費用的逆差達到29.8億美元。

中國社科院法學所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順德指出,發達國家的企業,特別是跨國公司早已把知識產權發展戰略作為企業最重要的發展戰略之一,這使得中國企業在國內外競爭中面臨多重知識產權風險:一是外國政府或企業以知識產權為核心構建的非關稅貿易壁壘,這種壁壘有時是以專利、商標、版權等知識產權單獨構筑的,更多情況下是與技術標準、安全標準、環境保護標準等相結合而成的,為我國企業和產品進入國際市場設置了障礙;二是外國企業以知識產權侵權訴訟為手段,迫使我國已經成功進入市場(特別是他國市場)的企業和產品被迫退出,將付出高昂代價才開辟出的成熟市場拱手讓人;三是外國企業將我國企業比較有價值的知識產權(目前主要是商標)搶先注冊,作為對付我國企業和產品進入本國市場的殺手锏,將我國企業和產品拒之門外。

當然,我們也有一些企業非常重視用知識產權促自主創新,形成自己的核心技術。像深圳華為公司,研發人員占員工總數的46%,是國內所有企業中申請發明專利最多的,累計申請國內專利3500多件,同時向國外申請了400多件。另外如青島的海爾、海信、青啤等,也有很強的知識產權意識。但這樣的企業數量還是太少了。

【新聞資料】

2002年,國家知識產權局開始醞釀制定知識產權戰略。2004年初提出初步框架。同年6月,國家知識產權局召開專家論證會,許多專家認為,知識產權局提出的戰略,內容以專利為主,商標和版權涉及較少,局限于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工作管轄范圍,不是國家的知識產權戰略。而且這樣一個國家戰略,由一個部門提出,力度和影響不夠。

2004年7月,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在聽取國家知識產權局工作匯報時,肯定了制定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設想。隨后,溫家寶總理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報告上作了明確批示。

2005年1月,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制定工作領導小組成立。6月30日,中國知識產權戰略制定工作正式啟動。(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浦樹柔)

來源: 《瞭望》

相關文章:
中國知識產權申請數量世界第一 創新含金量不高
2005年專稿:我國保護知識產權工作取得新進展
相關專題:
圖片新聞:
2007世界競爭力評比:中國大陸首度超過臺灣地區
中石油稱冀東南堡油田可開采100年 開發成本近60億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點
· 2008北京奧運商機
· 07中央財政資金流向 三農重中之重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城市發展報告(2006年)
· 中國企業家看社會責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