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出版的人民日報載文指出,1月12日,有關方面透露,2005年中國專利申請量達到47.6萬件,較2004年增加34.6%;商標申請量達到65萬件。兩個數據加在一起,位居世界第一位,也創了全球知識產權申請量歷史之最。
文章指出,知識產權申請數量世界第一,當然令人鼓舞,說明中國自主創新取得長足進步,同時也說明知識產權意識大大增強。但我們應該看到,中國申請的專利主要集中在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兩個領域,創新的含金量并不高。
知識產權的數量確實是衡量自主創新成果的標準之一,但它也可能是個不可靠的標準。因為這些知識產權中很大一部分,可能永遠僅僅是“知識”,轉化不成真正的產品,更不可能指望它們到國際市場上沖鋒陷陣。知識產權申請數量全球第一這個驕人表象,掩蓋不了我國需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現狀。單純的數量統計是我們傳統的粗放發展模式所推崇的,在講究集約發展的當今,提高產品的附加值,追求質量,尤其是應該發展關鍵領域的核心技術才是我們企業永遠的目標。
文章稱,不過,有關部門已經開始正視這個問題,就在前些日子傳出消息,中國《專利法》將面臨第三次修改,以求解決現有專利制度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包括改進外觀設計專利的審查和授權方式,完善實用新型檢索報告制度等。其中,沒有任何創新內容的專利將得到一定的遏制,同時更鼓勵那些真正有前途的自主創新。如此,我們的知識產權申請數量也許會少點,但這并不影響我們的進步,反而會讓我們自主創新的腳步邁得更大。(秦佩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