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瘦肉精豬肉、染色饅頭、灌石雞……近期,食品安全事故引發社會高度關注。在這些事故背后,基本上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食品安全監管嚴重缺位。不少地方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得過且過,只在事故曝光后才被動采取措施。
最近,各地政府開始積極應對。北京、上海、浙江、廣東等地確定將食品安全工作納入到領導干部政績考核體系,推行食品安全整治區(縣)長負責制;吉林開通了24小時投訴舉報熱線,聘請1300名食品安全義務監督員,深入社區摸排食品安全隱患線索;江蘇、廣東、內蒙古、寧夏等地則通過多種途徑,廣泛宣傳濫用食品添加劑的危害以及防范、懲處等措施。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與搜狐新聞中心,對3802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5.4%的人認為,當前食品安全監管領域中的“被動執法”現象普遍存在。82.1%的人認為應該嚴懲食品安全監管失職行為。調查中,26.6%的人為“80后”,37.7%的人為“70后”。
89.7%的人認為監管部門應對食品安全事故負主要責任
隨著各種食品安全事故不斷曝光,許多食品已經從陜西省西安市薛女士的采購清單上消失了。她擔心,這樣下去自己能買的放心食品會越來越少,“難道每個人非要自己種菜、養豬,才能吃得安全?”
“政府有義務保證市場上所售食品的安全性,維護公民的健康權益。現在食品安全到了如此糟糕的境地,相關監管部門難脫干系。”薛女士說。
調查顯示,97.4%的人認為監管部門應該對頻繁發生的食品安全事故負責,其中89.7%的人認為監管部門應負“主要責任”。
北京市海淀區居民王風(化名)向記者表示,近期頻發的食品安全事故已經讓他有點兒對有關部門失去信心。“所謂嚴厲打擊、全面排查總是在相關事故被曝光以后才進行。可是在平時,這些部門在做什么?就像瘦肉精豬肉事件,4道監管關卡為什么形同虛設?試問,這樣的監管怎么可能取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