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零藥能減少浪費
藥品浪費盡管有患者自身的原因,藥廠、醫院、藥店的責任也不可推卸。有32.94%的被調查者認為,藥品剩余的原因是“醫院一次開幾種藥,有些是兩三天的量,有的則一盒就是一周的量,量多的就剩下了”。其次是患者服藥后自行換藥占28.55%,某些藥用到的機會少(如外傷用藥等)占24.52%,藥品包裝過大占13.96%。
在很多人的記憶中,十幾年前去藥房,總會拿回一堆小白袋,上面有醫生寫的藥名和服用說明。現在,在醫院藥房和藥店,再也難覓這種小白袋的蹤影了。“有一次我去看高血壓,醫生一次就給我開了5種降壓藥,其中4種西藥有的是28天的量,有的是30天的量,另外一種中藥是20天的量。吃完20天后復查,發現這個用藥組合并不適合我,有些西藥就剩下了。”梁女士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如果醫院還能提供小白袋分裝藥品,就可以各開一個星期的量,不會造成這種浪費了。在調查中也顯示,有超過七成的人和梁女士一樣,希望醫院或藥店提供拆零藥品。
對此,王孝榮解釋道,用小紙袋包裝藥品,確實能減少浪費,但萬一受潮、發霉或見光分解了,輕則藥效會下降,重則可能危及生命。并且,小紙袋的藥品很多人也不是一次吃完,加之上面沒有明確的有效期,更容易過期。以前,醫院的藥都是大瓶包裝,動輒上百粒,現在,許多藥都有了日常包裝,醫院也就不再提供這樣的拆零藥品了。
與醫院、藥店相比,藥廠把好藥品包裝一關,就顯得更為重要了。王孝榮表示,有些藥品確實存在包裝過大的問題。止疼藥往往是有個頭疼、肚子疼時才吃一片,但包裝至少都是10片為一盒,有的甚至是20片,很多家庭一年用不了兩次。退燒藥也是這個道理,很多人吃1片藥燒就退了。像這些藥,藥廠應該考慮提供單片裝、雙片裝或其他的小包裝。還有一些不常用的藥,如外傷噴劑,也建議做成小包裝。從調查中也看出,慢性病用藥浪費的較少,因為這些病人都是需要長期服藥的,所以,這類藥品一旦確定要長期服,買大包裝就劃算得多。
其實,現在許多藥品,都有最小劑量包裝了。比如治療真菌感染的大福康,最小包裝為一片,醫生會讓患者在服藥3—5天后復查,確定要不要繼續用藥。這種科學合理的包裝,就很難造成浪費。
盡管有了日常包裝,但對許多消費者來說,這個包裝還是“大了些”。因此,在不少城市,“藥品拆零柜臺”又應運而生。在河南鄭州,就有一批藥房開設了“5角專區”,VC銀翹片、感冒通等藥物,按照一份5毛錢出售,受到了消費者的歡迎。張煒也認同藥品小劑量處理的方法。
由于藥品在醫療的實際應用過程中,經過拆零程序以后,一些口服類、注射劑等藥品在儲存、保管、配發和使用方面都有別于原包裝。藥品雖然拆零了,但藥劑師的藥學服務不能“拆零”。相反,圍繞拆零售藥前后的一系列服務應該更認真、仔細、嚴格、規范,如拆零藥品的取用、拆零藥品質量把關、拆零藥品服用的說明以及注意事項等。因此,為了確保拆零藥品質量和患者用藥的安全有效,加強拆零藥品的管理顯得尤為重要。
國外賣藥都有小包裝
在日本,雖然記者每年都要去醫院,但是家中遺留藥品幾乎為零。首先,藥店開藥的劑量有限制。按規定,一般醫生不能開超過2—3天的藥。如果想一次多開藥,患者必須有理由,比如出差長期不在等。藥物劑量也有大有小,比如某種品牌的止癢劑,至少有三種以上尺寸,最小的和小拇指一般大小,最大的一瓶看上去經濟實惠,消費者因此有了多種選擇。
在英國,拿治感冒的藥物來說,無論是片劑還是內服藥水,都有“一周用量”或是“三天用量”等不同形式的小號包裝。如果顧客堅持一次性購買大劑量的藥物,藥店的收銀員還會主動要求顧客提供健康證明,否則將拒絕出售。此外,英國藥廠還同主要的藥店合作,藥劑師會參考醫生的處方證明,現場幫助病人分拆藥物的劑量。
在美國,藥店還會免費提供專業的小劑量瓶子,將病人每次或是每天需要服用的藥量準確分類,方便人們使用。藥劑師將藥分好后,再貼上標簽、使用方法等。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對藥品的大小包裝沒有太多的規定,但對藥品的使用方法、成分、制劑類型、副作用等有非常詳細的規定。
在德國,像維生素類、激素類、解熱鎮痛類、抗過敏類藥物,特別是兒童用藥,都不超過10片裝。德國藥店也可以按照用量拆盒零賣,即使是分拆后的藥物,也都有自己的小包裝,藥劑師還會用電腦打印出詳細的用藥說明。
德國聯邦衛生部國務秘書卡斯波斯女士對記者說,聯邦衛生部和各醫療保險機構成立了一支由1000多人組成的咨詢顧問團體,向醫生解釋如何節約藥品。僅醫生開小劑量、小包裝藥一項,每年就可以節約30億歐元。對病人來說,一來是減少支出,二來更多的是考慮用藥安全。如果有人誤以為醫生開的藥必須全部吃掉,或者病好了仍然不舍得扔掉,等到過期了還繼續服用,都會造成安全隱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