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到醫院輸液的患者都是異性陪伴的。患者上廁所時,得由陪伴的人舉著瓶子,對患者、其他人很不方便。為什么廁所里不能安一個掛輸液瓶的掛鉤呢?”衛生部副部長王隴德日前在北京大學塞瑟論壇上說,在醫患關系方面,醫療服務改革的一個原則,就是堅持以病人為中心。
而目前很多醫院缺的就是在細節上體現以病人為中心。
“我們大城市的醫院幾乎就像個農貿市場,沒有讓病人休養生息的環境。”王隴德說,人們在醫院里經常看到的場景是,大批患者集中在一起輸液。這給管理造成了很大困難,也造成了很多隱患,造成了呼吸道疾病的傳播。
他說,真正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服務,需要從細節上體現,大到治療方案的設計和實施,小到一個座位、一部電話都得替患者考慮。但令王隴德非常不滿的是,僅有54%的醫務人員認為醫療機構應以患者為中心。這是王隴德前不久組織的對6省市的2400多名醫務人員做問卷調查的結果。
“我們從1996年開始就在全國醫療機構樹立了以患者為中心的宗旨,可惜的是我們教育非常不夠。”他說,這說明衛生系統需要加大培訓教育的力度。
“我們為什么一定要患者服從我們的安排呢?為什么患者進了醫院碰上哪個大夫管的床,你就得由哪個大夫管?”王隴德介紹,由病人選醫生,也應該是醫療服務改革的一個方向。
王隴德說,對于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醫患關系,人們很容易走進誤區。調查顯示,有9.64%的醫務人員認為醫患之間是買賣關系,這也是醫患糾紛增多、醫療服務質量滑坡的一個原因。
95%的醫務人員認為自己比較負責或者相當負責,89%的醫務人員認為公立醫療機構應該完全公益化或以公益為主,84%的醫生認為醫生的道德應該高于普通人。
但“群眾不滿意、政府不滿意、醫務人員自身也不滿意”,卻令醫療服務陷入尷尬境地。
中國社科院的一項調查顯示,接近24%的城鄉居民關注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是所有熱點中最受關注的一個。
另據衛生部統計,1980年至2005年,居民到醫院就診的平均門診費用和平均住院費用增長了77倍和116倍,而同期居民可支配收入僅僅增長了16倍。“這兩個增長是非常不匹配的,所以群眾自然說看病貴。”王隴德說。
醫務人員對目前的醫療服務也不滿意。一項調查顯示,73%的醫生對于工作現狀不滿意,92%的醫生對于收入狀況不滿意;90%的醫務人員感覺到工作壓力很大,經常有消極情緒的醫務人員將近1/4。2400多名接受調查的醫務人員,平均工作13年,家庭住房平均61平方米。
“一個醫生的工作條件不如一個公司職員,也不如國家機關的普通工作人員。”王隴德說,大部分醫生,包括北京一些非常大的醫院里的醫生,在一間公用的辦公室辦公,好的有一張桌子,差的就是一個抽屜。
和國家機關公務員不一樣,醫生的工作時間很不確定,隨時有患者來,隨時就得上手術臺。像協和醫院,每天要做將近100臺大手術。做一次手術不僅是腦力勞動,也是繁重的體力勞動,還要承擔巨大的精神壓力。
王隴德說,醫務人員需要有較高的社會地位,他付出繁重勞動應該和待遇平衡。
衛生系統內部的改革,應做到以醫務人員為中心。“你給醫務人員提供好服務,他心情順了,才能夠給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務。”王隴德說。(郭永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