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中國醫院創新經營高端會議召開,由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中國醫療衛生發展報告》同時舉行首發式。對于群眾普遍反映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與會專家們進行“會診”,并開出“藥方”。
病癥1:醫院收入主要靠賣藥
醫院應該是靠醫術賺錢的,但一項調查卻顯示,現在的醫院主要收入來源是賣藥。
國家允許醫院以批發價進藥,以零售價出售給患者,賺取其中15%的合法批零差價。這是國家為替代補助不足而給予的政策性補償。但現在,這卻成了大多數醫院的主要經濟來源。據統計,目前大醫院藥品收入平均約占醫院總收入的50%至60%,醫院等級越低,診療手段越缺乏,對藥品的依賴程度越高,藥品收入比重相應就越大,一些基層醫療機構高達80%至85%。
藥方:國家應增加醫療投入
有學者直言:國家應擔負起公立醫院生存和發展所需要的基本資金保障,而不應該讓患者“埋單”。根據測算,1980年至2001年,政府衛生投入占全社會衛生總費用的比例已由36%下降到約15%,社會衛生支出的份額也由44%下降到24.5%,而居民個人衛生支出在此期間則由23%上升為66.6%。專家認為,首先,政府應加大醫療投入比重,承擔應擔負的職責;其次,提高醫療機構醫療技術收費;第三,降低藥品和醫療檢驗收費。
病癥2:藥價虛高
與龐大的國外制藥產業相比,年銷售額僅1500億元人民幣左右的中國制藥產業可謂小巫見大巫。除極少量出口外,國產藥品的消費主體幾乎全部是國內民眾。與此同時,卻有數千家國內制藥企業和上萬家藥品批發企業在爭奪這有限的市場份額,大量低水平的重復生產導致成本提高,競爭加劇。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迫使制藥企業采取各種競爭手段,以促銷藥品。即便如此,藥品價格中仍蘊涵著較大的利潤。各級物價部門對藥品出廠價格核定偏高,引發藥品批發價格、零售價格過高的連鎖反應,同樣使藥品價格居高不下。
藥方:直接降低藥品價格
專家認為,目前施行的藥品招標采購,是解決虛高藥價問題的手段之一,但并非治本之策。與其進行藥品招標達到降價的目的,不如直接實行藥品降價更直接有效。而這同樣需要政府出面協調各方利益,制定更為合理的規則并推動實施。
病癥3:過度醫療增加患者負擔
常有病人抱怨,得個感冒也得做360度的檢查,不花三五百就出不了醫院的門。對這樣的現象,醫生們也有苦難言。醫院和醫師都要防范職業危險,就是往各種可能的危險思考,病人感冒發燒,他會懷疑是否有重病,要全方位檢查。這就造成了“豪華奢侈的衛生服務費用”的增加。
藥方:控制醫療費用
第一,區別什么是必需品醫療服務費用、什么是非必需品醫療服務費用。從理論上講,必需品醫療服務才是基本醫療服務,非必需品的醫療服務,如病人享受優待的醫療消費、醫師誘導的醫療消費、醫師辯護性醫療消費不能列入基本醫療。第二,從經濟機制上轉變醫師的費用意識。成立醫師協會,成為醫院內部的獨立核算單位。醫師協會和醫院簽訂合同,實行聘任制年薪制。第三,衛生部門職能轉變,不再擔任政府所屬醫院出資人職能,按照國資委的體制模式組建公立醫院管理中心,管理中心行政上隸屬衛生部門,經營管理上獨立自主、自負盈虧。
病癥4:六成病人“高標準”就醫
不管得了大病小病都到大醫院看,是看病難、看病貴的原因之一。有關研究資料表明,在保證醫療質量的前提下,城市三級醫院的門診病人可分流到區、街醫院的合計占65%;城市三級醫院住院病人可分流到區、街醫院的合計占77%。如果實現病人向基層合理分流,2000年至2030年30年間,全國城市可節省醫藥費用支出6萬億元。相當于2005年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的一半以上。
藥方:發展社區醫院
發展社區醫院,引導群眾到社區醫院就醫。小病進社區可以讓病人節省大筆醫藥費開支。同時做好社區預防保健工作,使群眾少生病、少生“大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