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36、我國股票市場中機構投資者的現狀如何?發展資本市場為何需要一個結構合理、成熟理性的機構投資者群體?
答:與成熟市場相比,我國的專業機構規模明顯偏小,投資者結構不平衡的現象十分突出。截至2011年年底,自然人持有流通A股市值占比達到26.5%,企業法人占比為57.9%,專業機構投資者占比為15.6%。
與普通投資者相比,機構投資者專業化水平高,存在多方面的優勢。成功的機構投資者都有一套挑選企業家、挑選企業和行業的辦法,也都有明確的投資策略,具有較強的規避風險能力。由于資金量大,可以進行靈活多樣的組合投資,也能承受短期的市場波動影響,不至于因資金壓力被迫在不利條件下賣出證券。機構投資者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的屬性決定了其在穩定市場中的重要作用。在發達市場,機構投資者持有的市值占到70%左右,其中一半是養老金和保險公司等長期機構投資者,還有相當數量的公益基金和贈與基金。機構投資者始終是成熟市場穩定發展的中堅力量,近幾年來,美、歐、日等發達市場盡管經歷了世紀性的金融危機,但其資本市場的波動幅度反倒大大小于新興市場國家,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深思。
37、我國對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有哪些制度安排和推進舉措?
答:就我國目前情況來看,應當把培育機構投資者當作一項戰略任務,把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推動基金公司向現代資產管理機構轉型,配合好社?;?、企業年金、保險公司根據自身需要確定的組合投資,引導私募基金陽光化、規范化發展。要適當加快引進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的步伐,特別是來自港澳臺的機構和使用人民幣的產品,重點鼓勵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目前,證監會已經將QFII和人民幣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RQFII)額度分別增加了500億。此外,要積極協調完善與市場投資相關的稅收政策,為機構投資者的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
38、最近證監會新批準了不少QFII投資股市,其中很多是國外的養老金計劃,而證監會不斷提倡地方養老金和銀行理財資金進入股市,但是為什么遲遲沒有動作?
答:從境外情況看,養老金是最常見的機構投資者,許多養老金將其資產委托給共同基金、對沖基金等資產管理機構進行投資,其中歐美國家養老金的委托投資比例較高,2010年退休金占美國共同基金資產的40%。這些養老金機構在投資方面有較高的專業運作水平,其避險能力也比較強,是成熟市場穩定發展的中堅力量。
境外養老金對投資我國資本市場也有濃厚興趣,許多境外養老金已通過QFII制度投資我國資本市場,一是直接申請QFII資格,目前已有魁北克儲蓄投資集團、安大略省教師養老金、加拿大年金計劃、家庭醫生退休基金、國民年金公團(韓國)、香港醫院管理局公積金計劃等6家境外養老金獲得QFII資格及7.5億美元投資額度;二是通過購買QFII發行的投資境內的基金等產品,間接投資我國資本市場。
因此,無論是從養老金的運作需要,還是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的目標看,都需要積極培育包括養老金在內的機構投資者。目前,證監會正在與有關部門探討養老金等長期資金入市稅收減免等方面的措施。當然,養老金入市并不代表百分之百全投股票,不同的組合、不同的基金,投資要求也不相同,投資方向還包括國債、金融債、企業債等在內的債市,還包括銀行理財產品、組合存款、現金等等。
關于引入銀行理財產品方面,相關部門正在研究,關鍵在于充分揭示風險,并讓投資者自行選擇判斷。
39、從投資者適當性角度看,如何理解“低收入者和以退休金為生的人群不適合股市,應多考慮風險較低的投資和儲蓄工具”的建議?投資者適當性制度是否限制了小投資者的投資權利?
答:說低收入和以退休金為生的群體可能不宜投資股市,是從投資者適當性角度出發的一種善意提醒。不提倡不是反對,也不是限制,更不是禁止,希望廣大投資者朋友能夠理解。
投資者適當性制度是成熟市場普遍采用的一種保護性安排,并非簡單地把哪些投資者擋在門外,而是從投資者保護的角度進行的一種風險控制,更是適應投資者、投資產品多元化發展的必要措施。投資者適當性管理不僅有助于形成“買者自負”的風險意識,更是監督“賣方有責”的主要抓手,要求證券經營機構要根據投資者的不同狀況對投資者進行分層分類,對不同層次、類型的投資者要使用不同的說明方式,表達不同的說明內容,承擔不同的說明義務。
對于不適宜投資股票的情況,監管部門有義務提醒、勸告,并非強制性地限制大家的投資行為,歸根結底,投資的決策權仍然由投資者自己掌握。投資者要量力而行,謹慎選擇投資目標,并對回報有合理預期,不能想一夜暴富、賺快錢。同時,證監會也在不斷地豐富投資品種,努力為大家“增加財產性收入”提供更多的投資選擇。
40、證監會一直在推動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如創業板、股指期貨都設定了一定的門檻,這是不是意味著要把中小投資者拒之門外?
答: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服務好、保護好投資者。曾經有一位退休老同志對權證了解不多,盡管中介機構做了一些風險揭示工作,但他還是在沒有了解“行權”等基本概念的情況下投資了權證,由于沒有及時行權,導致血本無歸。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正是起到預防、警示作用,提醒投資者要有自我保護能力。同時,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要求加大對“賣方”的監督力度,看他們是否做到了了解客戶,根據情況對客戶進行分類管理,向客戶提供與其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的產品。對于那些為了追求個人業績、公司利益,誘使客戶購買高風險、結構復雜、與客戶承受能力不匹配的產品的做法,監管部門將區別不同情況,依法依規給予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