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眾多國際知名投行仍在生死線上苦苦掙扎之際,中國證券公司卻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在去年罕見的大熊市中,國內券商實現整體盈利,其中經紀、承銷等傳統業務功不可沒。
國內券商整體盈利
席卷全球的美國金融危機讓世界各國金融市場吃盡苦頭,中國A股市場也未能獨善其身。2008年上證綜指大幅調整,這給周期性極強的國內證券行業帶來巨大經營壓力。但是,2008年我國證券行業仍實現整體盈利。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11月底,全國107家證券公司總資產1.2萬億元,凈資本3205億元,管理客戶資產4.26萬億元,累計實現凈利潤433億元,這與國外投行紛紛曝出天文數字般巨額虧損形成鮮明對照。
宏源證券董事長湯世生表示,國內證券公司能夠在去年罕見的熊市中實現整體盈利,首先是由于股改后國內證券市場規模大幅擴張,股市市值比2001年至2005年的那輪熊市時擴大了數倍,股市交易額也水漲船高。由于券商經紀業務基數倍增,因此即使遭遇了2008年那樣的單邊下跌行情,券商經紀業務收入仍能維持在較高水平。而經紀業務目前依然是國內券商收入的主要來源,在營業收入中占比高達六成左右,部分小券商的這個比例甚至更高。
其次,經過前些年的綜合治理,國內證券公司的風險認知度與風險控制能力均大幅提升。券商自營得到嚴格控制,權益類投資等風險業務規模較小。相對于前些年熊市中自營捅出的大窟窿,券商在本輪股市下跌中自營風險相對可控,而且其中的風險已經基本釋放。而在此次美國金融危機中,國外投行大多倒在了高杠桿的自營業務上。另外,國內證券公司人工成本及管理成本也比國外投行低很多。這次美國金融危機暴露出,國外投行的高額薪酬激勵機制反而加速了公司衰敗。
除了與國際投行橫向相比表現不俗外,國內券商在與綜合治理前的縱向比較時也有脫胎換骨之感。在2005年前的上一輪熊市中,我國證券業出現全行業危機。當時全行業客戶交易結算資金缺口達640億元,違規資產管理金額達1853億元;84家公司存在1648億元流動性缺口,其中34家公司的資金鏈隨時可能斷裂。當年,南方、華夏等大券商都在自營上栽了大跟頭。
延續兩極分化格局
在去年整體實現盈利的同時,國內券商在經紀、承銷等傳統業務上仍延續了兩極分化的格局。中國證券業協會3月3日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國內107家券商股票、基金交易總額達48.59萬億元。其中,銀河證券、國泰君安、國信證券、海通證券、廣發證券居交易額前五位,分別成交股票與基金3.01、2.56、2.25、2.09、2.03萬億元,累計市場占比達24.6%;而排名靠前的20家公司市場占比為61.62%,經紀業務向優勢券商集中趨勢明顯。
中國證券業協會統計數據還顯示,2008年證券公司承銷股票及債券6346.64億元,共有69家券商從中分得了一杯羹。從承銷金額看,中信證券、中金公司、國泰君安、銀河證券、中銀國際居前五位,五家公司累計市場占比達50.15%;而前10家公司承銷金額市場占比則為67.18%,兩極分化趨勢非常明顯。
“去年國內證券公司經紀與承銷業務延續了強者恒強的格局,這也符合管理層鼓勵證券業做大做強的發展思路,未來這一趨勢有望進一步強化。”一家規模較大的券商高管人士如此表示。他還認為,熊市反而給券商整合提供了良好的機遇。
處于不同發展階段
雖然金融危機徹底擊碎了華爾街投行的神話,但是由于所處發展階段不同,目前獨立投資銀行在中國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中國投行與美國投行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一個是朝氣蓬勃,另一個則是日薄西山。”施羅德中國區總裁高潮生認為。
對于券商傳統的經紀業務,目前中國監管部門對收取標準仍有規定,從而避免惡性競爭出現。而中國IPO業務目前正處于上升周期,尚有大量公司等待發行上市,不像美國已進入發展末期。對于券商直投、資產管理等創新業務,我國證券業也是在嚴格控制風險的前提下穩步推進。
不過,高潮生也表示,為了避免重蹈美國覆轍,中國證券業需要完善獎懲制度。美國投行出問題的一個重要癥結在于公司獎勵制度,只獎不懲,也就是賺錢了自己取走豐厚獎金,但賠錢了則由他人埋單。這種獎懲不對稱機制,助長了華爾街投行個人的鋌而走險行為。監管部門有責任制訂和完善券商等金融機構獎懲制度,因為這并非單個公司行為。(趙彤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