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據融資有“貓膩”
在調查中,記者同時發現,票據融資存在利率倒掛的現象,這一漏洞或將成為新增貸款猛增的重要原因之一。
數據顯示,自去年12月以來,銀行貸款迅猛增長,其中票據融資的增速最為顯著。今年1月,在銀行信貸總額中,票據融資占比已由去年12月的30%猛增至41.59%。
為什么票據融資會出現如此大幅增長呢?上海銀行副行長王世豪認為,理由有二。第一,由于銀行普遍加強了風險防范,考慮到票據的風險相對較低,因此項目貸款的發放會少一點而票據多一點;第二,企業出于對節約成本的考慮,因為票據的利息要比貸款利息低。
在調查中,某股份制商業銀行信貸部負責人向記者揭開了票據融資存在的套利漏洞。舉例來說,假設A、B兩家企業是關聯企業,他們簽訂了一筆200萬元購銷合同。按照50%的保證金比例要求,A只需在銀行放入100萬元的保證金,就可以在銀行開出200萬元的票據,作為購銷款交給B。B立刻就能到任意一家銀行要求貼現,并取出200萬元扣除貼現利息的部分。B私下交還給A,于是A企業就能追加保證金200萬元,同時獲得400萬元的票據融資,循環往復,只要在A企業的授信額度之內,企業可以通過這種方式獲得最大額度的貸款,而付出的利率僅是票據融資的貼現利率。
按照1月份的利率情況,一年期定期存款為2.25%,而票據的貼現利率僅為1.8%,兩者之間存在0.45%的利差。“0.45%無風險套利的利差,可能是1月份票據融資大幅增長的重要原因之一,企業可以很輕易地取得票據融資貸款,同時轉手存入銀行套取利潤。”
這位股份制商業銀行信貸部負責人還告訴記者,“事實上,很多大型企業甚至不需要進行循環性的操作,他們資金充裕,授信額度又很大,一下子貸款幾千萬甚至幾個億的情況很普遍,而且資金流向的監管也并不嚴格。”這或許就能解釋,為何天量貸款之后狹義貨幣供應量M1并未增加,反而下滑的情況。
中金:2月信貸萎縮
中金證券日前發布了一份涵蓋10家上市銀行1月信貸投向、結構、增速和全年展望的調研報告,報告顯示受惠的主要是大型企業。在報告中,某大型銀行一季度貸款項目為積累較久的大項目,上月貸款約70%投向大客戶;從地域上看,東部地區投放比例接近70%,其次為中部承接產業轉移的省份。
由于新增貸款的快速增加并未達到為實體經濟“輸血”的目的,本月央行有目的地開始回收流動性。最明顯的信號就是,央行17日在公開市場選擇對91天回購品種進行了正回購操作,正回購量為1200億元,為前次操作的2.4倍,創下歷史最高紀錄。
回收流動性的同時,信貸增速也在同步放緩。中金證券的研究報告認為,今年2月新增信貸的變化將呈現明顯的萎縮,預計銀行業本月新增貸款可能為3000億-4000億元,大大低于上月1.62萬億的天量。中金證券還認為,考慮到項目貸款按項目進度發放,預計新增貸款結構將出現變化,票據融資占比將有所下降。但另有某銀行消息人士表示,2月前半月,工農中建四大行新增貸款近1500億元,按照四大行占放貸總量一半的歷史紀錄分析,本月新增貸款應在5000億-6000億元左右,但也大大低于1月的數字。
小企業貸款還是難
新增信貸規模大幅增加之后,中小企業是否受惠呢?張健華表示,雖然票據融資貸款是在產業鏈環節的貸款,能夠解決一部分企業的融資問題,但項目貸款中絕大多數還是投向了國有大型項目。“總體來看,有多少企業拿到了貸款,還要詳細分析結構,不能單純只看一個指標,可以肯定的是,中小企業的情況依然很困難。未來的重點在于是否能帶動非政府的民間投資,這些還要看市場的信心和對未來的判斷。”
小心流動性陷阱
張健華在上海表示,降息并不是目前的最優選擇,繼續降息可能會引發流動性陷阱,導致實體經濟進一步失血。
張健華說,雖然中國主要貿易伙伴——美國和日本的基礎利率都在零區間,但并不意味著銀行貸款利率也在零區間。目前美國花旗銀行和富國銀行的一年期大額定期存單利率還是2%~2.5%,與中國的存款利率大致趨同。事實上,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近期持續下跌至0.8%左右,與美國貨幣互換市場利率相差不大。流動性陷阱是張健華目前最擔心的問題。張健華認為,近期流動性比較強的M1增速明顯放緩,而沒有跟上M2的增長。事實上,今年1月份M2與M1增速出現超過12個百分點的“剪刀差”,為歷史最高。
張健華表示,應當理順貨幣傳導機制,使得有真實需求的企業拿到貸款,而財政支出和國家產業振興規劃的實施,或許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東方早報 記者/陳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