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QDII”幾乎與虧損同義。QDII理財產品推出伊始暢想的“全球資產配置,分享經濟增長”等目標,目前正遭遇尷尬,占絕對比重的海外資產配置特征,使得金融危機背景下QDII的整體表現讓國內投資者吃驚。2009年QDII理財市場不僅要面對來自海外資本市場金融風暴的壓力,而且國內銀行在發行QDII產品時,多數沒有詳細披露QDII的保本承諾方,使QDII產品的內在問題同樣突出,可能將陷入內憂外患的困境。
1月銀行系QDII到期表現堪憂
根據普益財富對正在運行的109款QDII理財產品的跟蹤研究,截至2009年1月31日,實現正收益的QDII僅4款。中資銀行正在運行的46款QDII中,除了正收益的3款,其余43款均跌破凈值,虧損過半的有13款,占32%,其中7款更是累計虧損超過60%。外資銀行63款QDII中,正收益的僅1款,其余均跌破凈值。虧損超過50%的有15款,占23.81%,其中有4款產品累計虧損超過60%。此外,1月虧損超過50%的QDII相
比上月增加了5款。
1月的統計數據顯示,經濟下行風險猶存,QDII到期收益表現堪憂。普益財富研究員張星指出,面對金融風暴,銀行系QDII仍然深陷泥潭,幾近全線虧損的態勢并未改善。為了規避海外市場風險,QDII進行全球資產配置的吸引力正在消退,而要重拾市場信心卻充滿挑戰。
與此同時,1月到期的3款QDII理財產品中,有兩款產品到期實現“零收益”,并且與預期收益偏離程度較大,到期表現不盡如人意。
QDII產品交易對手頻“掉鏈子”
近日,蘇格蘭銀行宣布2008年度未計入特殊商譽減損的全年度虧損超過280億英鎊,為英國企業史上最大的虧損,巨額虧損導致蘇格蘭銀行股價暴跌至25年最低點。2007年,中國農業銀行發行的“境外寶I股指掛鉤型”、“境外寶I基金掛鉤型”和“金磚四國”三個系列的QDII理財產品,資產均投資了荷蘭銀行發行的到期保本票據。而2007年10月,上述保本票據相關業務被蘇格蘭皇家銀行收購,因此,上述保本票據的保證人成了蘇
格蘭銀行,而蘇格蘭銀行的巨虧使得農行部分QDII理財產品的風險增大。
普益財富網研究員陳金紅指出,商業銀行在選擇交易對手時,關注其信用風險至關重要。而投資者更需要了解理財產品的具體結構和條款,雖然多數結構性理財產品保本承諾人為發行該產品的銀行,但仍存在由發行方交易對手為保本人的情況,特別是在結構性QDII理財產品中,因此對于海外金融機構的信用狀況,投資者也需關注。
市場風險和設計缺陷是虧損主因
去年在金融風暴的影響下,QDII理財產品普遍虧損,曾經在2007年風靡一時的銀行系QDII慘遭最高超過60%的大幅虧損,到去年下半年時QDII產品幾乎“銷聲匿跡”。銀聯信銀行業務研究部經理韓世清分析,QDII出現虧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方面為市場風險。由于金融危機不斷擴散和惡化,金融市場震蕩下行、當前整個經濟周期剛進入下行通道,產品很難獨自向好。
另一方面則是產品本身設計存在缺陷。產品缺乏對沖機制,集中投資于股票和大宗商品,沒有做好結構性資產配置。不少銀行推出的QDII產品只盯住國外某一只基金,或者與該基金簡單掛鉤。當海外基金或者票據出現較大損失時,產品凈值只能隨之漲跌,缺少了風險對沖機制。
普益財富研究員張星則指出,銀行系QDII的另一大問題是,只配置了某個機構發行的到期保本票據,當海外市場變動時,資產調整不夠及時,風險過度集中。國內銀行對理財產品的風險控制平臺建設應當進一步加強。
銀聯信總經理符文忠表示,2009年經濟仍有下行的風險,但QDII產品如果能加強設計,一樣可以在市場不景氣的形勢下滿足投資者較為保守的需求。市場普遍預期全球經濟將繼續低迷的情況下,加之部分金融市場前景存在較大變數,各類金融資產的收益水平較低。在這種形勢下,保本將成為投資者的首要目標。而商業銀行為了控制風險,同樣注重資產的配置,以保障資金的安全,QDII產品設計也日趨穩健。
■記者手記
投資前須明確風險
近期,QDII理財產品頻頻遭客戶投訴,“風險提示不足”成主要導火索。發行銀行與投資者雙方各執一詞。銀行觀點是:已充分揭示QDII理財產品的風險,并無“錯誤銷售”或“不當銷售”;而投資者則認為銀行“風險提示不足”,銷售人員在銷售理財產品時“避風險而就收益”。專家提醒,不要等到虧本后再埋怨銀行,一定要在投資前先明確該產品風險大小。本報記者高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