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專家專欄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采購商
發展要聞  -珠三角樓市回暖言之尚早 難扭下行頹勢 深圳救市遲疑引發看空潮 -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6.3級地震 汶川地震斷裂帶將建觀測站 -通用在華召回204輛進口09款凱迪拉克CTS 京尾號限行今起輪號 -1至8月廣東萬戶中小企業虧損 但未現倒閉潮 工業利潤首現負增長 -北京含麻黃堿感冒藥每次限購5盒 食品法針對三鹿事件提8處修改 -成品油現自發降價潮 定價機制改革時機再現 燃油附加費有望下調 -北大放寬自主招生降分幅度 云南10所院校公選書記校長直播面試 -143家公司大股東增持逾7億股 推出創業板和股指期貨條件已成熟 -證監會報告顯示股權激勵會計及信披問題較多 全文 加強監管力度 -4萬億資金力撬內需 貨幣政策10年來首寬松
外資行QDII最高虧七成 銀行理財兩難困局待破解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8 年 11 月 10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目前,國內外資法人銀行發售的理財產品主要有兩類:一為QDII產品,也是虧損較大的;一為結構性產品。由于產品投資領域更加國際化,在金融危機襲來時,這些產品很難避免出現大面積虧損。在遭遇虧損后,投資者又感嘆:外資行理財產品不值得“神”化。的確,理財也不該“崇洋媚外”。同時,對外資行理財產品,如果因近期出現較多投訴,就避之唯恐不及,則走到了另一個極端。

    讓我們回歸理財的本義:投資有賺有虧。買者自負,賣者有責。投資者應衡量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去尋找諸如信貸類、信托類等相對較為安全的理財產品。

    案例

    外資行一理財產品9個月虧損40%

    “對于外資銀行,我當時比較迷信,認為一是渣打銀行這樣有名的銀行,而且還通過美林證券進行投資。購買時理財顧問還拿出一份風險評估表,告訴我只要簽字,只是走個形式而已。”

    天津的任先生今年一月在渣打銀行(天津)購買了一款“聚通天下新興亞洲(歐元)理財產品”,但他沒有想到:這款產品令他短短9個月不到的時間虧損40%。盡管該產品期限為5年,目前遠遠沒到終止的時候,但是,渣打銀行售后的服務態度和頻繁更換的理財顧問還是讓任先生有苦難言。

    向任先生推薦“聚通天下新興亞洲(歐元)理財產品”的是渣打銀行天津分行的理財顧問張某。任先生對媒體表示:“當時張某只跟我介紹此款產品,是投資亞洲新興市場的,前景很好,有賣空機制可規避風險。對于外資銀行,我當時比較迷信,認為一是渣打銀行這樣有名的銀行,而且還通過美林證券進行投資。當時買時理財顧問還拿出一份風險評估表,告訴我只要簽字,只是走個形式而已。”

    據任先生反映,他購買了該款產品一個月后接到張某的電話,這一次又向他推薦了一款理財產品,說明該產品和投資大師巴菲特掛鉤,將該產品“說得天花亂墜”。這引起了任先生的懷疑,他當時就覺得銀行怎么跟拉保險的差不多,最后任先生拒絕了這款產品的推銷。

    即使是這樣,任先生還是對產品放心不下,頻頻打電話詢問產品情況,但得到的答復卻令他不滿。此后的幾個月,他時常打電話問此款產品的收益,張某說現在有點虧損,不過有六個月的封閉期,到時應該不會有問題。今年7月份,張某來電話告知她已離職。

    8月份過封閉期后,任先生一看虧了20%。到現在,已虧了超30%,如算進匯率損失,將近40%。期間任先生給新的理財顧問打電話問后面怎么處理,但理財顧問只是告訴他:不好就賣。任先生當時十分氣憤:買時怎么就不這么說呢?

    任先生在總結自己經驗時說,銀行在賣理財產品時都是淡化相應的風險提示,注重以收益吸引人。賣理財產品時往往把風險高的介紹給客戶,而且產品介紹大陸人很難讀懂,沒有把風險提示講清楚,只講收益。讓顧客潛意識中忽略了風險。

    同時,任先生覺得渣打的理財顧問都很年輕,缺乏經驗。“售后極差,只管賣,后期如何,根本無人管。”

    任先生告訴記者,通過這件事他徹底領悟到外資銀行的理財能力不值得國人“神”化。“他們的理財產品也會虧錢,而且虧得不比中資行的少,購買理財產品時應充分估量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不要輕信理財顧問的推薦。” 

   
    虧損產品表現

    銀行系QDII虧損最高70%

    QDII產品一直是以外資行為主,而從可以統計的數據來看,目前外資行發行的207款QDII產品中虧損介于60%至70%的有64款。凈值大幅虧損的QDII產品,成為了各家銀行共同面臨的燙手山芋。

    金融海嘯對銀行系QDII的打擊很直接。目前從整體來看,中資銀行的表現略勝于外資銀行。

    據西南財經大學信托與理財研究所統計報告顯示:截止到10月31日,中資銀行46款QDII產品中,正收益的3款,其余43款全部是負收益。虧損超過50%的有15款,占比近三成五,其中有4款累計虧損超過60%,這也是中資銀行QDII產品中首次浮虧超過60%。

    外資銀行207款QDII產品中,正收益的2款,其余205款全部是負收益。虧損超過50%的有97款,占比近五成,虧損介于50%至60%的有22款,介于60%至70%的有64款,另外還有11款產品虧損超過70%,凈值由0.3元跌入0.2元區間,周平均跌幅高達9.14%。

    可以說,QDII一直是外資行主導的天下,而從可以統計的數據來看,目前外資行發行的207款QDII產品中虧損介于60%至70%的有64款,凈值大幅貶損的QDII產品成為了各家銀行共同面臨的燙手山芋。

    更具體地看,據普益財富統計,所有的銀行系QDII產品中,目前運行期在3個月至6個月之間的產品有3款,平均累計虧損34.26%,較此前一周上漲了7.46%。其中表現較好的是匯豐銀行的“匯豐新興市場通脹掛鉤債券A類份額”產品,其累計收益為-29.23%;表現較差的是招商銀行“海外尋寶系列之招銀商品指數投資組合”產品,其累計收益為-38%。

    運行期在6個月至1年之間的產品多達175款,平均累計虧損42.09%,相對此前一周上漲了6.20%。其中表現較好的是農業銀行“境外寶I股指掛鉤型(匯率風險規避型)”產品,其累計收益率為3.67%;表現較差的是渣打銀行“美林———聚焦亞洲”產品,其累計收益率為-69.17%,該產品也是253款QDII產品中,表現最差的一款。

    運行期在1年以上的產品則有68款,平均累計虧損35.26%,相對此前一周上漲了2.55%。其中表現較好的是農業銀行“境外寶I股指掛鉤型”產品,其累計收益為16.15%,該產品仍是所有QDII產品中表現最優秀的一款;表現較差的是匯豐銀行“匯豐中國股票基金掛鉤”產品,其累計收益為-64.52%。在此前一周,匯豐銀行的“匯豐中國股票基金掛鉤”、貝萊德美林世界礦業基金掛鉤和萊德美林世界礦業基金掛鉤等產品的虧損超過了70%。

    最近1個月,中資銀行的QDII發行幾近停滯,而仍有如匯豐、渣打等外資銀行在分批次、緩慢地發行。“外資行為了在國內市場上保證市場份額和競爭力,停止發行產品的可能性較小。而在外圍環境不好的情況下,產品的設計或許更加重要。”一位外資行私人銀行資深產品經理表示。

    理財師提醒,金融風暴已經動搖了全球金融市場的信心,并迅速向經濟實體傳播。很多銀行QDII產品都是掛鉤海外股市,而全球股市的普遍下跌正是造成QDII產品集體跳水的最主要原因。目前全球經濟暫無回暖跡象,QDII產品短期內不會出現大的反彈,但對于已被深套的投資者來說,割肉并不是明智選擇。QDII的投資期一般都在3年左右,屆時市場可能會有所好轉,損失應會減小。另外,產品到期后,如虧損過多,銀行可能會順延投資期,等待市場復蘇,投資者也還有止損的機會。

    主流產品動向

    信貸類產品首次“未達標”

    西南財經大學信托與理財研究所楊劍超分析認為,該產品并未透露其投資的信貸資產的具體信用主體以及貸款明細,但是可以推斷其投資的信貸資產對應的貸款為浮動利率貸款,基準利率下降而導致貸款利率下降,相應的理財產品收益率也隨之下降。

    從目前來看,銀行理財產品的表現是如此地跟宏觀經濟走勢密切相關:金融海嘯的肆虐導致資本市場遭遇重挫,“連累”相關的銀行理財產品虧損重重;為了拯救宏觀經濟,各國聯手降息救市,又致使銀行的信貸資產類理財產品收益下降。現在,銀行理財產品走進了一個“左右為難”的困局。隨著央行兩個月內三次下調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以及美國、歐元區、澳大利亞等紛紛下調利率,理財產品的收益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并將導致后繼到期的理財產品收益的下滑。

    普益財富統計顯示,10月24日至10月30日發行的18款6個月至1年期人民幣理財產品,平均年收益率為5.36%,較前一周明顯下降。另外,1款2年期信貸資產類理財產品預期年收益率只有5.6%,并且該款理財產品的年收益率隨貸款利率變動。

    同時縮水的還有外幣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統計顯示,10月24日至10月30日發行的美元6個月期產品的平均年收益率為3.7%,美元1年期產品的平均年收益率為4.0%,較前一周明顯下降;歐元6個月期產品的平均年收益率為5.0%,與前一周的5.6%相比,下滑明顯;港幣6個月期產品的平均年收益率為3.4%,澳元6個月期產品的平均年收益率為6.5%,與前一周相比都繼續下降。西南財經大學信托與理財研究所張星表示,近期各國政府紛紛采取了降息這一常規的貨幣政策手段來刺激經濟發展,這將導致各幣種理財產品收益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買信貸類理財產品收益都會減少,太少見了。”投資者孫先生如此感嘆。據介紹,他購買了中信銀行在2008年7月11日發行的“中信理財快車計劃0817期13號”信貸類理財產品,于10月28日到期,該產品投資期限為96天,發行時公布的預期年收益率為4.85%、5.11%(認購50萬元及以上),而到期時實際年收益率為4.66%、4.92%(認購50萬元及以上),比預期收益率下降0.19%。

    盡管收益減少的幅度不大,但作為首款未達到預期收益率的信貸資產類理財產品,仍然引起了關注。

    據中信銀行解釋,央行從10月9日起下調貸款基準利率,導致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下降。西南財經大學信托與理財研究所楊劍超分析認為,該產品并未透露其投資的信貸資產的具體信用主體以及貸款明細,但是可以推斷其投資的信貸資產對應的貸款為浮動利率貸款,基準利率下降而導致貸款利率下降,相應的理財產品收益率也隨之下降。

    主流產品動向

    招商銀行提前終止兩款信貸類產品

    部分銀行還首次在信貸類產品的產品設計中加入了“收益浮動條款”。無論銀行加息或降息,收益率都會隨之調整,雖然提前終止的顧慮不復存在,但是想要利用產品來鎖定一段時間的收益將不再可能。

    央行降息動作頻繁,原來一直穩居銀行產品首位的信貸資產類產品,不僅遭遇了收益率不達標的窘況,而且受到了產品被提前終止的又一沉重打擊。

    上周,招商銀行發布公告,提前終止了兩款信貸類理財產品,理由均是理財計劃所投資的信貸資產借款企業將提前還款,這意味著投資者拿到手的收益要在預期收益率的基礎上打折。

    與此同時,部分銀行還首次在信貸類產品的產品設計中加入了“收益浮動條款”。例如,招商銀行發行了7款這樣的產品,工商銀行也首次在2款產品中引入了這樣的條款。據悉,這兩家銀行產品的收益調整方式均為:預期年化收益率=產品最初設定的收益率+(調整后貸款利率-產品成立日貸款利率)。但是調整的頻率有所不同,工商銀行產品的調整頻率為半年或1年,招商銀行的產品調整頻率多為1個月。

    這樣一來,無論銀行加息或降息,這類產品的收益率都會隨之調整,雖然提前終止的顧慮不復存在,但是想要利用產品來鎖定一段時間高息的計劃將被打破。

    理財師提醒:在信貸類產品收益普遍走入下降通道的同時,市場上卻出現了少數收益異常高的產品。如前不久,某城市商業銀行在杭州推出一款一年期信貸類產品,預期年化收益高達7.2%。此外,甚至還有股份制商業銀行推出年化收益8%的信貸類理財產品。業內人士提醒,這類預期收益遠遠超出市場平均的產品,其隱藏的信用風險也會相對比較高,比如其貸款對象本身的信用等級不高,投資者在購買產品時應仔細分辨。 

    風險提示

    銀行理財產品應

    “丑話說在前”

    投資理財有虧有賺本屬正常,尤其是在金融海嘯席卷全球的系統性風險之下,幾乎沒有哪一家金融機構、哪一個個人可以幸免。但當虧損真的來臨,為何有如此多的糾紛和不滿呢?原因無外乎兩點:第一,銀行對所銷售的理財產品沒有做足夠的風險提示,誤導了投資者的行為;第二,投資者對自己的風險偏好和資金實力沒有清醒的認識,只能享受“賺”的歡愉,不能承受“虧”的痛苦,當虧損真的來臨,自然心生不滿。

    首先是銀行的風險提示。銀監會2006年出臺的《商業銀行金融創新指引》明確規定,商業銀行開展金融創新活動,應做到“認識你的客戶”。應明確目標客戶群,充分了解客戶的風險偏好、風險認知能力和承受能力,根據業務需要進行客戶評估,針對不同目標客戶群,提供不同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商業銀行不得向客戶提供與其真實需要和風險承受能力不相符合的產品和服務。

    但在這些方面,一些銀行顯然做得不夠。針對外資銀行理財產品風波,廣東銀監局日前表示,有些銀行弱化了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計劃廣告單張中的風險提示,未寫明產品的高風險特性,對本金可能蒙受重大損失的程度的說明不夠。同時,某些外資銀行存在的銷售行為短期化、產品售后服務體系有待完善等問題。有業內人士表示,“投資理財固然是‘買者自負’,但前提是‘賣者有責’,在銷售理財產品市,只要銀行把丑話說先,引發后續糾紛的可能必然大大減少。”

    除了銀行風險提示不到位,很多投資者對自己風險承受能力認識不夠是引發糾紛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實際上,對投資者來說,無論做不做關于風險測試的調查問卷,在買銀行理財產品之前都應當對自己的風險偏好和風險承受能力有一個清醒的認識。自己的經濟收入如何?工作是否穩定?家庭負擔是不是比較重?有沒有房貸等負債?投資風格更激進,還是更穩健?如何在收益和風險之間平衡?等等。在投資之前,必須先回答這些問題。(黃應來 駱海濤 孫君成)

來源: 南方日報

相關文章:
基金三季報:QDII巨虧164.57億 遭大比例贖回
QDII三季報顯示:遭大比例贖回 倉位增減明顯分化
應對危機 QDII基金積極調倉
出海一年QDII跌入“三毛”區
利好難阻股指下跌 QDII遭重創凈值逼近四角
凈值逼近0.4元 基金QDII遭重創
披露滯后 QDII凈值風險一天釋放
雷曼兄弟破產事件殃及中國首只QDII基金
中國證監會:弱市力挺QDII
圖片新聞:
中國大規模建設鐵路 150條在建路總投資超萬億
40余城市將有地鐵或輕軌 準入條件可能放寬(名單)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