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07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已升值10.15%。此外,根據貿易順差數據,我國10月份貿易順差再創歷史新高,達到270億美元。理論上講,一國本幣升值對本國貿易出口會起到抑制作用,對本國貿易進口會起到刺激作用。實際上,自從2005年7月啟動匯改以來,貿易順差非但沒有下降,反而出現了快速增長。我國貿易順差對人民幣匯率所表現出的剛性特征,一方面對傳統金融理論提出了嚴重挑戰,另一方面從國家金融安全角度考慮,也是一個值得深入思考的課題。
筆者認為,在人民幣對外大幅升值的條件下,我國貿易順差依然居高不下,其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幾點:
目前國際貨幣體系構成的復雜性,對傳統金融貿易理論形成嚴重挑戰,中美貿易順差不會隨著人民幣兌美元大幅升值而縮減。就理論上而言,在金本位制或本幣與黃金掛鉤的聯系匯率制度下,根據休謨的黃金輸入、輸出點理論,一國本幣對外升值,對本國貿易會起到抑制出口、刺激進口的作用。而從現實國際貨幣體系構成來看,自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后,以美元與黃金脫鉤為標志,世界各國貨幣與黃金之間完全脫鉤。理論上而言,在各國貨幣與黃金脫鉤的背景下,衡量各國貨幣幣值水平的標的應該是其國內GDP水平或貨幣實際購買力水平。然而從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之后國際貨幣體系構成來看,美元在與黃金脫鉤的同時,依然充當了世界貨幣的職能,世界各國依然實行以美元為中介的匯兌制度。在各國一籃子外幣儲蓄中,美元依然占有很大比例。美元與黃金脫鉤、美元在國際貿易體系中又充當了黃金的職能,使傳統金融貿易理論面臨嚴重挑戰,其在很大程度上使世界各國與美國之間的貿易不再遵循本幣升值抑制出口、促進進口的理論規則。對于出口國而言,通過向美國出口商品,換取美元,可以在全球采購商品,對于進口商品的美國而言,在美元與黃金脫鉤的條件下,美元的濫發不再受其本國黃金儲備限制,在美元以全球商品為價值支撐的貨幣體系下,美國對進口商品的需求與本國匯率升、貶值沒有任何關系,美國本土的市場需求成為決定美國是否從他國進口商品的關鍵因素。有鑒于此,隨著美國經濟增長方式轉型及國內傳統產業的外移,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下,中美貿易發展進程在很大程度上受雙方需求制約。一方面美國對于中國的出口商品存在剛性需求,另一方面美元的特殊地位及美國在高科技產品領域對中國的限出政策,使得中美之間呈現明顯的貿易順差單向流動。實際上,在目前這種特殊的國際貨幣體系構成下,中國對于美國的出口是一種單向的商品輸出行為,鑒于美國國內對中國商品的剛性需求,預計中國對美國這種單邊的商品輸出行為不會隨著人民幣匯率對美元大幅升值而發生改變。在美元濫發大幅貶值的背景下,中國實際上是這種不合理貿易體系的受害者。
全球經濟一體化,世界傳統產業向中國大規模轉移,形成了中國現階段巨額貿易順差,這種貿易順差不是中國獨自享有的,而是各國企業共同努力的結果。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中國加入WTO以后,世界傳統產業向中國大規模轉移,中國作為全球制造中心的地位基本確立。作為全球制造業中心,向全球出口商品在所難免。由于中國全球制造中心地位的確立主要是依附資源和勞動力優勢而取得的,因此制造業的出口形成大量貿易順差在所難免。我國現階段積累的巨額貿易順差與日本上世紀中后期所累積的巨額貿易順差有著本質區別,因為現階段的貿易順差不能由我國企業獨自享有,而是各國在華企業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從貿易順差終極所有權來看,我國現階段出現的巨額貿易順差并不是全部屬于中國自己,而是多國企業共同努力的結果,隨著時間推移,一部分貿易順差最終會流出海外。
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交錯運行,一些國外投機性資金的介入,使得我國目前貿易順差存在虛增成分。相關數據顯示,我國自2005年7月啟動匯改以來,貿易順差出現了跳躍性增長,與此同時,國內房地產、股票價格也出現大幅上漲。貿易順差對人民幣匯率的剛性特征,貿易順差、人民幣匯率、A股市場三者之間的正相關性在很大程度上預示已有部分投機性外資借助虛假貿易渠道進入了中國資本市場,在中國房地產市場、證券市場掀起巨幅波瀾。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鑒于我國前期貿易順差形成的特殊性,我國在資本項目對外開放過程中必須加強金融風險防范,以全新的思維方式實現國際收支平衡。目前單純依靠人民幣匯率升值的方式很難解決國際收支不平衡問題,相反,受我國現行外匯結算體系影響,人民幣大幅升值之后的資本項目對外開放,將使我國面臨較大的金融風險,原因有三:第一、我國目前所形成的貿易順差是多國企業共同努力的結果,其終極所有權不屬于中國一家;第二、我國現階段所形成的貿易順差不是中國企業創造的利潤,其中一大部分要參與企業再生產的循環;第三、在外匯統一結算制度下,我國通過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的雙順差積累了巨額外匯儲備,截至2007年9月末,外匯儲備資產達到14336億美元,應當清醒地看到,這部分外匯儲備也不是由我國企業創造凈利潤的累積,部分外匯儲備是對外部流入資本的負債。如果外匯儲備資金利用效率不高,人民幣對外大幅升值將使部分外資坐享其成地享有巨額匯兌收益,同時我國外匯儲備也遭受了重大損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