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來的牛市令一股炒股風悄然吹進大學校園,一些大學生陸續加入了炒股行列。隨著股市行情一路看好,校園里的“炒股族”日漸龐大,課前匆匆掃一眼電腦看行情,下課后七嘴八舌討論買進賣出,寢室里更是盯緊股票走勢,心情隨著K線圖上下波動。這就是大學里“炒股族”的生存狀態。
“厲害啊,你的股票又漲了,我的跌得太厲害了”。打開廣州一些高校的BBS,“成交量”、“補倉”、“K線分析”、“開盤價”、“收盤價”……這些股市術語在論壇上不時出現,引來了熱衷炒股的大學生們的熱烈討論,發貼、跟帖忙得不亦樂乎。
近日,記者通過對廣州幾所高校學生炒股情況的調查發現,熱衷炒股的大學生以經濟相關專業的學生居多,尤其是金融專業,個別學校炒股學生已占80%以上。記者調查發現,大學生炒股絕大多數都是為了賺錢;另外,有些學生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興趣愛好,當然,也有一些與經濟相關專業的學生,為了更好地理解專業知識而作嘗試,積累經驗。
盡管對于股民“學生軍團”迅速成長的現象,有分析人士給予了“中國正在產生新一代的投資者,他們年輕,而且有知識,了解股市行情。他們利用因特網研究上市公司業績,他們比老一代股民更自信”的評價。但面對“炒股風”,專家建議大學生應三思而行,不可盲從,畢竟學業比炒股重要。
現象
大三學生5個月賺5萬
小龍是暨南大學本科三年級學生,雖然年紀不大,但已是一個老股民,今年乘著股市猛漲,從4月份至今已凈賺5萬多塊錢。他告訴記者,由于父親一直炒股,所以他對股票知識了解較多。自從炒股以來,小龍就經常通過手機和電腦上網查詢最新的股市行情,每天花在這上面的時間不下5小時。
“現在手上有3支股票,我需要經常看財經類報紙,研究股市行情,很多同學向我'取經'啦”,小龍說,“不過也有郁悶傷心的時候,如'5.30'的時候,連續4個跌停,讓我緊張了好一陣子,為此拉下不少主課。”
“對于自己炒股這件事,爸媽也都知道,他們也是股民,不支持也不反對。同學們看到我炒股賺了,非常羨慕我,有不少人希望和我合伙炒。”家里的默許和同學的追捧讓小悅很滿足。當記者問“萬一炒股虧損怎么辦”時,小龍堅定地表示,他自己不會虧,這個問題從沒考慮過。不過,小龍一再表示自己是理智型的“學生股民”。當然,他也見到過一些不理智的學生,有的把生活費投到股市中,有的甚至透支銀行卡來炒股,對于這些行為,他也非常不理解。
調查
學生炒股積極性高
“理論知識太枯燥了,學不進去”,正在負責指導《2007年暨南大學經濟學院第二屆“聯合杯”股市仿真大賽》的暨南大學經濟學院楊老師告訴筆者,“虛擬股市比單純的課堂教學鮮活得多,可以讓同學們跳出書本學知識,同學們的積極性非常高。”
楊老師給記者提供了一組數據:在目前的金融專業學生中,近80%的人建立了正式的股票賬戶,進行實盤炒股。“他們投入的資金并不大。”楊老師強調,“不過炒股過程能讓他們對金融形勢、證券市場進行綜合分析研究,這個過程中的收獲比實際賺了多少錢更有意義。”中山大學學經濟學專業的小陳告訴記者,在他們班25個男生中,有20個已投入到股市“實戰”中。
記者在其他高校了解到,由于投資股市門檻比較低,只要一張身份證就可以了,學校一般不會通過制度禁止學生投資股市。
《2007年暨南大學經濟學院第二屆“聯合杯”股市仿真大賽》活動負責人之一黎晶晶介紹,目前離報名截止日期還有2天,但經濟學院本科、研究生基本上都報名參加,目前全部報名人數已有1000多人。
為何而“炒”?
借炒股學理財實現經濟獨立
“我投入了1000元,很快就賺了1500元。”暨南大學經濟學院一大二男生表示。現在炒股獲利甚高,這是吸引大學生炒股的最主要原因。中山大學法學專業的大二學生晨海(化名)從高中就開始炒股了,他表示,自己除了談戀愛花錢外,還經常要請客,“爸媽每月給的500元生活費是遠不夠的”,炒股讓他經濟上獨立多了。
筆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像晨海那樣以炒股來賺取生活費的大學生不在少數。華南理工大學信息學院大四學生林靈(化名)也認為,有興趣和能力的同學可以朝炒股的方向發展,“畢竟獲得大學畢業證是一條很好的出路,但不是唯一的出路。”“增長見識,學會理財”同樣是不少大學生涉足“股盤”的理由之一。“炒股能讓大學生的生活更加充實,也可以學到理財方面的知識,對于今后的生活是很有幫助的。”談到大學生炒股的意義時,曉梅如是說。中山大學化學院的張素(化名)也表示,“炒股是提前體驗社會生活。”參與炒股的同學大多認為大學生在校期間應該多了解市場,體驗一下炒股的“激情”,同時,了解股市證券行有利于提高對市場反映的敏感度,讓頭腦變得更清醒。
好奇,也成為了部分大一學生接觸炒股的一大原因。廣東商學院經管學院大一女生李慧(化名)告訴筆者:“十一期間,周圍的人都在談論股市方面的知識,當時我覺得很深奧,也很好奇,想了解更多,所以就'試水'買了2000元的股票。”同一學院的曉梅(化名)也表示:“炒股可以改變自己'平淡無奇'的生活。”
錢從何來?
六成炒股學生動用生活費
筆者在走訪中了解到,學生炒股族的資金來源,因人而異,各不相同,大致有生活費、獎學金、打工錢、零花錢等幾類。根據筆者對50名學生的隨機抽樣調查顯示,近60%炒股的大學生把生活費作為炒股票的“第一桶金”。
參與炒股一次最少也得投入1000元。廣州某證券公司研究員介紹,一般參與炒股的大學生都會有5000元到2萬元不等的儲備資金。籌集資金成了有志在“股盤”上大顯身手的同學的一塊“攔路石”。
許多學生表示,炒股的資金基本上都是自己多年來的積蓄,包括兼職以及父母給的零花錢。
也部分同學選擇向身邊的同學借錢作為“啟動資金”,攢錢之后再還清“債務”。東明表示,剛開始炒股時,不敢跟父母說,自己又沒有錢,“只能向同學借”,“不過現在都還清了”。
此外,筆者還了解到,不少父母也會給予自己的兒女以資金的支持。暨南大學經濟學院大二男生小健表示,自己的父母極力支持自己去炒股,“他們認為炒股是提前接觸社會。”小健還表示,自己身邊還有不少同學得到父母的資金支助。不過,經濟學院大三女生潘陵(化名)則認為,學生在沒有經濟來源的前提下,不應該拿著父母的血汗錢去炒股。 (陶達嬪 陳海燕)
家長看法
多數家長擔心影響孩子學業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投資群體,正逐漸在股市大軍中現身,并且人數還有上漲的趨勢。對于這種情況,一部分家長明確表示反對。越秀區一位家長說,孩子精力、時間有限,如果炒股,難免分心分力,這就要影響學習。買股票的機會今后有的是,何必急于一時呢?另一位家長也說,早知道孩子炒股,就不應該一次性給他這么多生活費,好好的大學生,怎么變成股民了呢?
不過,也有一些家長默許孩子的炒股行為。一位承擔家族企業生意的家長說,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思想,炒股不一定是壞事。股票涉及經濟的方方面面,孩子炒了股,可以增加投資意識,增強心理承受力,快速成熟起來。
廣州大學一些負責學生工作的老師認為,大學生炒股是個人的自由,學校無權干涉。“原則上我們是不贊成,不提倡的,畢竟股市風險很大,沒有經濟來源的大學生更加承受不起虧錢的壓力。”一位本科三年級輔導員老師說,“如果想學投資,不妨可以看看證券投資分析、投資心理學、投資銀行學這方面的書籍,或者在虛擬股市里玩一把。”
專家觀點
大學生慎當炒股專業戶
對于大學生熱衷炒股這一社會現象,華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張敏強教授表示,他個人不太主張大學生炒股,因為大學生活只有4年,時間非常寶貴,應該致力于學業上。炒股會占用大量的時間、精力和財力,對于學生而言,他們本身沒有經濟來源,炒股的錢顯然來源于父母投資,這樣的行為對于大學生來說無疑是本末倒置的。在大學生活中他們應該認真學習,真才實學才能立足于社會。炒股對于上市公司而言是一種集資行為,對于普通股民而言這是一種投機行為。大學生顯然還不適合加入這一群體。
從另一方面,張教授指出并不反對所有的大學生炒股,例如經濟學、金融學這一類專業的學生,拿出有限的幾千元錢,在股市中小試身手,這對于他今后的職業發展還是有幫助的。然而對于大多數大學生股民而言,股市的投機性與風險性并不適合他們。大學生應以學業為重,莫當“炒股”專業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