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提供專業的金融理財服務和及時的借貸業務風險提示,成為目前個人銀行最容易贏得客戶“好印象”的地方
“以前去銀行網點看到理財顧問的專座,總是把它們當擺設。這一次我終于體會到什么是專業服務。”在銀行理財顧問的建議下,不久前辦理了一筆組合房貸業務的小張告訴《第一財經日報》。
小張與妻子家庭月總收入大約1.5萬元,有定期存款50萬元,本有意向銀行申請80萬元的房貸。盡管最近的房貸新政不會波及到小張,但小張還是決定到理財顧問柜臺進行咨詢。
小張表示,在買房的時候身邊的朋友告訴自己應該向銀行多貸款,將原用于首付多出的錢投入股市。如果申請20萬元公積金加60萬元商業貸款組合,以等額本息的方式按揭20年,小張每個月需要支出5873元。
考慮到未來兩年內家庭需要增添人口,而且小張的妻子收入并不太穩定,經過銀行顧問的一番分析,最終選擇了公積金貸款20萬元,商業貸款40萬元的組合貸款,每個月的還貸金額減少到了4363元。理財顧問提示,每個月的貸款支出最好不要超過月收入的1/3,而且需要提前留夠未來一年內可能發生的大額費用,也不建議將所有積蓄投入股市,而應當選擇一些保障性強的投資產品。
小張的體會是,一個好的理財顧問,會替客戶“著想”。“我們這些對理財不太了解的人,最需要銀行能替我們分析財務狀況,提供提高投資收益的意見,同時也能提示一下風險。這樣的服務哪怕付費我也愿意。”小張說。
有這種想法的并不僅僅只有小張。麥肯錫公司在不久前完成了“2007個人金融服務調查”,通過對內地16個城市銀行客戶的訪問,得出的結論是:“優質的一線服務和度身定制的產品及服務”是一家受歡迎的銀行最主要的特征。
麥肯錫上海分公司全球董事王頤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從2004年到2007年,個人客戶一個很大的轉變是非常愿意投資,另一方面在銀行借貸上,個人客戶還存有一定的疑慮。
在一線網點為客戶提供服務的理財顧問在這次調查中受到關注,不同收入階層中超過一半的消費者寧愿選擇通過銀行服務窗口而非通過互聯網或電話等遠程渠道從事銀行交易。他們將一線服務質量作為良好體驗的最重要因素。而有四分之三的收入高于當地平均水平的受訪者承認,在理財方面“愿意接受更多的建議和幫助”。53%的人甚至表示,愿意接受付費的理財投資服務。
不少銀行也開始朝培養金融理財專業人才的方向努力,根據中國金融理財標準委員會日前通報的今年上半年金融理財師資格考試情況,自2006年開放首屆考試以來,報考人數日益增加。某一國有商業銀行今年上半年就有近2000人參加考試。李采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