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證監會批準上海期貨交易所上市鋅期貨合約,這是繼去年白糖、豆油、PTA期貨成功推出之后,今年我國商品期貨市場即將上市的第一個新品種。上海期貨交易所已完成各項準備工作,并將于3月26日掛盤交易鋅期貨合約。此時距離上期所成立鋅期貨研究小組已有兩年多,而廣大鋅企對鋅期貨的熱切期盼卻更為長久。
我國產量消費迅猛增長
據悉,鋅是重要的有色金屬之一,其生產量與消費量僅次于銅和鋁。鋅憑借良好的壓延性、耐磨性和抗腐蝕性,能與多種金屬制成物理與化學性能更加優良的合金,廣泛應用于冶金、建材、機電、化工和汽車等領域。
我國的鋅資源豐富,地質儲量居世界第一位,至2004年底,我國鋅的地質保有儲量為9200萬噸。近年來,我國鋅產量持續高速增長,截至2005年我國鋅產量已經達到271萬噸,年均遞增速度為9.9%,是全球鋅產量年均增幅的2倍多。
同時,我國鋅消費也出現大幅增長,從1995年的68.5萬噸猛增到2005年的292萬噸,10年間增長了3倍多,年均增長率達到了13.5%,遠高于國內與國際的鋅產量年均增長水平。
鋅企不再被動接受價格
市場人士認為,在我國開展鋅期貨意義非常重大,主要表現在:首先,利用鋅期貨價格發現功能,反映國內市場供需。
盡管我國鋅產量與消費量在全球占有絕對的優勢比重,但由于缺乏像銅和鋁那樣的期貨交易機制,無論是在國際貿易活動中,還是在國內貿易活動中,只能參考國際鋅期貨價格,國內企業喪失了市場定價過程中的話語權,區域性的市場供需變化對國際鋅價的影響幾乎得不到反映。
隨著我國鋅產量的逐年擴大,對國際鋅礦資源的依賴程度也在逐年擴大。當中國企業采購的鋅精礦集中到貨時,往往意味著國際鋅礦資源的供應緊張,國際市場上的投機者往往利用這一因素,大肆抬高鋅價,使國內企業在原料采購過程中蒙受損失。因此,只有在國內推出規范、高效的鋅期貨交易,才能客觀反應國內市場供需情況,并將所形成的價格信號傳遞給國際市場。
其次,有利于國內企業規避經營風險,不僅滿足了國內各經濟環節對規避市場經營風險的需要,還優化了國內資源的配置,更是維護國內市場秩序所必需的。
降低非市場價格風險
最后,有利于政府對企業期貨交易活動的監管。目前我國獲得從事境外期貨交易的交易資格的鋅生產企業(如中金嶺南、葫蘆島鋅廠、株州冶煉廠等),主要是參與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鋅期貨交易。
在我國期貨發展過程中,曾出現過“株冶事件”這樣非常典型的期貨交易風險事件,該案例恰恰是發生在我國企業從事境外鋅期貨交易活動中。這不僅僅給中國企業敲響了風險的警鐘,也為我國企業在日后的套期保值活動中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體系提供了教材。
由于制度及區域的差異,國內企業進行境外期貨交易仍然存在語言、規則制度、代理機構選擇等方面的障礙。在國內建立自己的期貨交易市場,根據現有的期貨監管模式,對企業不利的交易情況則可以有效避免,將大大降低國內企業從事套期保值交易的非市場價格風險因素,從而有利于國內監管機構對期貨交易中不規范行為的監管。 (宋薇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