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消費者權益日,律師點評銀行"金融侵權"行為:銀行十大不合理,就在你我身邊
不合理1 房貸計息逢“大月”加一點
侵權案例2003年5月30日,楊小姐與某銀行簽訂了《房屋擔保借款合同》,借款55.7萬元,期限20年,月利率4.2‰,采用等額本金方式還款。但楊小姐發現,每逢“大月”即31天,銀行利息按月利率4.34‰算。如此一來,銀行每年至少多算5天利息,20年將多收5000多元。
律師點評:銀行“大月”多收1天利息,違反了雙方約定,屬于擅自違約行為。此舉也涉嫌不當得利,更是對貸款顧客財產權的侵犯。
不合理2 收取ATM機跨行查詢費
侵權案例2005年6月,持卡在某銀行ATM機上操作的鄧先生發現余額減少,又至另一銀行的ATM機查詢,發現銀行卡余額繼續減少。通過對賬單,才獲悉被扣除了跨行查詢費共計1.5元。實際是,銀行從6月1日起對跨行查詢實施收費,每次0.3元。
律師點評:在《價格法》第十四條中,被列為“經營者不得有下列不正當價格行為”首位的就是“相互串通,操縱市場價格,損害其他經營者或者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銀行間在跨行收費上相互串通,形成價格同盟,操縱價格,侵犯了銀行卡用戶的財產權益。
根據《價格法》第十八條及《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暫行辦法》第七條第二項的規定,銀行卡跨行查詢收費屬于實行政府指導價或政府定價的范圍。因此,銀行無權擅自制訂并收取跨行查詢費。
不合理3 機器“無能”卻不承擔責任
侵權案例去年3月,張先生通過銀行購買基金時,因名字中有一個冷僻字,基金公司第二天通知銀行,購買者名字和身份證對不起來,無法購買,但銀行并沒有就此通知儲戶。不久,基金上漲。張先生認為,銀行當時出具了購買成功記錄,事后卻不及時通知無法購買,而銀行代理基金買賣是收費的,既然收費就要承擔責任。
律師點評:如果因設備落后給儲戶造成損失,銀行應該承擔過錯責任,儲戶有權索賠。銀行一方面賺錢得利,一方面又把風險推卸給儲戶,來保證自己“無風險得利”,這對儲戶來說是非常不公平的。
不合理4 網絡銀行風險全由儲戶擔
侵權案例網絡銀行開張后,儲戶王小姐存進600元錢,但因病毒造成記錄全部消失。王小姐找銀行索要,卻被告知,銀行不為此承擔任何責任。王小姐說,辦理網絡存款時,銀行沒有告知可能會因病毒造成儲戶損失,所以銀行要對網絡的安全承擔責任。
律師點評:銀行首先侵犯了儲戶的知情權。銀行有義務告知儲戶網上銀行的各種風險。銀行有比儲戶強大得多的網絡技術,且網絡都是銀行設計,就要承擔保護網絡安全和儲戶資金安全的責任,銀行沒有做到,理應賠償。
不合理5 刷卡發生爭執先扣儲戶資金
侵權案例牛小姐從國外乘飛機回國,在飛機上購買免稅商品時,以為第一次刷信用卡失敗,又刷了第二次。事后,銀行表示知道多扣了,但必須等他們和化妝品公司開戶商交涉完,才能把多扣的款還給牛小姐。
律師點評:銀行具有能了解所有信息和控制儲戶資金的能力,而儲戶除了儲存和提取外,幾乎沒有任何能力。像類似爭執,首先應維護儲戶的利益,應在核查情況下,再扣款,不能先行扣款,查清后再退。
不合理6 銀行卡遺失后遭盜刷責任自負
侵權案例李先生的銀行卡遺失,次日發現后到銀行掛失,發現已被消費15000元。銀行表示,李先生的卡是掛失前被消費的,責任應該由商場和李先生本人承擔。
律師點評:持卡在商場購物,商場需要核對簽名,商場需要承擔責任。但銀行是委托人,商場是代理人,銀行有提醒商場核對簽名的義務,因此應該由商場和銀行共同承擔。
不合理7 透支幾分錢交數十元違約金
侵權案例金先生用信用卡消費時,透支了300元,還款時存進400元。可他忘記當月電話費超過了100元,如此又透支幾分錢。因為這幾分錢,他在月末被銀行通知要繳20元違約金。
律師點評:儲戶因透支繳納違約金是應該的,但幾分錢就繳納20元顯然是霸王條款。
不合理8 對小額存款收取管理費
侵權案例劉先生在銀行交了5元工本費,存了98元人民幣。一個月后發現存折內錢少了。原來是銀行每個季度向存款低于300元的儲戶收取3元管理費。劉先生認為,當初和銀行簽的格式合同中并沒有說明要交這些費用,銀行應退還被扣費用。
律師點評:儲戶與銀行簽訂的合同中,并沒有對“存款低于300元的儲戶收取管理費”的條款。而合同生效后擅自改變合同的行為屬于違法。
不合理9 柜臺操作出錯儲戶埋單
侵權案例李女士在銀行存入100元,進行密碼設置時,重復輸入兩遍后被告知設置成功。此時,電腦再次發出輸入密碼的提示音,第三次輸入時,被告知輸入錯誤,要交納10元的手續費,錢款被凍結,7日后才可被解凍。因為工作繁忙,過了四五個月,李女士再去這家銀行辦理解凍取款,卻被告知丟失掛失申請單需要重新掛失,又交納了10元掛失費。經查詢,她發現被銀行扣除了3元的小額賬戶管理費,如此一共損失了23元。
律師點評:如果是電腦自動提示輸入密碼,就應該在儲戶輸入錯誤時作出相應的提示,這應該不存在技術上的問題。但通過銀行柜臺職員的提示輸入密碼,就極有可能侵犯到儲戶的利益,密碼輸入是否錯誤對于儲戶來說是個謎。
不合理10 外幣定期儲蓄角分不計息
侵權案例林先生自1998年12月起在銀行存入1338.09美元,于2001年3月16日將存款取出。按規定,銀行應支付利息127.418美元,結果卻少付了0.058美元。銀行解釋說,是由于外幣定期存款角分不計息。
律師點評:銀行違反了我國《商業銀行法》存款有息的原則,儲戶存進銀行的錢款,每一分都是儲戶的資金,都應該算利息。況且,每個顧客都有“零頭”,龐大的顧客群的“零頭”就非常可觀,那給銀行帶來的收入應該屬于不當得利。
相關新聞:
時評:不信維權之“矛”刺不破銀行之“盾”
近日,不少讀者打電話反映消費過程中產生的疑惑
和遇到的糾紛,其中關于銀行服務方面的質詢占了相當一部分的比重。而在平時,我們的熱線電話似乎難得接到金融消費領域的投訴。由此,也許可以這樣理解:在一貫“強勢”的銀行面前,消費者即使對其服務心存不滿,也往往會選擇忍氣吞聲,惟有在“3·15”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方才“敢于”暢所欲言。作為服務行業的銀行竟然與消費者保持著這么一種奇怪的、看似顛倒的關系,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巨大的諷刺。
調查表明:消費維權存在五大難題
28.5%的消費者認為消費者索賠權維護較差,44%的消費者合法權益曾受到嚴重損害……在中消協近日發布的全國城鎮消費維權狀況調查報告中,消費者列出消費維權五大難題,并與業內人士共同對問題的解決提出意見和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