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國內再度涌起貿易保護主義聲浪之時,美國財長保爾森本周將再度來華。美國財政部上周通過其官方網站宣布,本周啟動亞洲之旅的保爾森將于7、8日兩天分別訪問中國的北京、上海。7日到北京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吳儀會晤后,保爾森8日上午將在上海期貨交易所發表演講。
記者昨日獲悉,保爾森此次訪華的主要目的仍是敦促中國加快包括匯率在內的金融體系改革,為此,美方還特意將其在上海的演講主題定為“中國資本市場的重要性”。不過,在臨行前,保爾森也再度表明了他的一貫立場,即一方面要繼續施壓人民幣加快升值,同時也堅決反對在民主黨國會日益興起的貿易保護主義。
□本報記者 朱周良
不滿:
人民幣升值不夠快
在上周四對華盛頓經濟俱樂部發表有關貿易的講話中,保爾森再度表達了他對中國人民幣升值步伐的不滿,這一表態也與1月底他在美國國會的講話主旨一致。1月31日,保爾森對美國參議院銀行委員會表示,提高中國人民幣的靈活性在短期內是絕對必要的,但從長遠來看還不夠。他當時還表示,布什政府將繼續敦促中國加速進行匯率改革,“為實現全面由市場決定的浮動匯率取得重大進展”。
“我們對于中國貨幣升值的速度感到失望,人民幣的價值目前還不是完全由市場因素決定。對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也同樣。”保爾森上周說。據了解,保爾森本周此行是他上任7個月以來的第三次訪華。
保爾森還表示,中國需要向美國的產品和服務更快地開放市場。“在我看來,美中兩國經濟繁榮的最大風險,不在于中國邁出的步子太大,而在于中國在推進經濟改革時過于緩慢。”保爾森重申了他此前的觀點。
保爾森本周三將與吳儀會晤,預計屆時雙方將就上述話題進行探討。一個月前,保爾森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采訪時就透露了他的此次出訪,并稱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敦促中方允許外資金融服務企業的全資子公司在中國自由經營。
抵制:保護主義只會“雙輸”
不過,對于美國國內趨于抬頭的貿易保護主義,保爾森在上周也再度給予了口頭上的堅決抵制,稱保護主義最終只會導致“雙輸”的局面,并呼吁通過去年啟動的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機制解決雙邊經貿問題。
“我們絕不能縱容保護主義思潮,這樣做只是企圖通過犧牲未來的機遇來減少當前的損失,”保爾森在華盛頓經濟俱樂部的演講上表示。他進一步指出,自由貿易是美國經濟發展的基石和全球繁榮的重要工具,“將貿易作為替罪羊只會為保護主義政策提供溫床,進而使美國的情況更糟”。保爾森表示,來自民主共和兩黨的部分議員及其支持者所表達出的保護主義情緒,是一個“令人擔憂的趨勢”。
根據美國駐滬領事館網站上的數據,僅有三分之一的美國人認為,自由貿易協議對美國經濟有利;而接近半數的美國人認為,自由貿易不利于美國的就業和收入提高。
事實上,就在保爾森發表公開講話的前兩天,美國兩名國會議員蒂姆·萊恩和鄧肯·亨特就再度發起了一份針對中國的所謂“2007年公平匯率法案”。根據這一法案,中國可能被裁定通過操縱匯率間接實施貿易補貼,而美方則將以立法的方式允許美國企業申請對中國進口商品征稅,以抵消人民幣低估給中國產品海外銷售帶來的所謂優勢。
在上周的講話中,保爾森強調,布什政府將繼續通過去年12月啟動的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向中方施壓。
訪日:可能談及匯率問題
除了中國,此次保爾森的亞洲行還包括日本東京和韓國首爾兩站,分別是在3月5日及6日。對于日本的訪問尤為引人關注,這一方面是因為這是保爾森首次以財長身份出訪該國,還因為前不久的全球股市跳水被認為與日本的經濟貨幣政策有著極大的關聯,具體來說就是所謂的日元攜帶交易。日元攜帶交易指的是全球投資人利用日本長期以來接近于零的利率,大量借入日元資產,隨后將其拋出以買進回報更高的以其他貨幣計價的資產。
根據美國財政部的安排,自去年7月上任以來首次出訪日本的保爾森,今天將在東京會見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日本財務大臣尾身幸次、日本央行總裁福井俊彥以及其他內閣成員。據尾身幸次透露,他與保爾森將主要探討關于全球經濟的話題。
不過,當被問及雙方是否會討論當前的美元對日元匯率問題時,尾身幸次拒絕對此置評,只是表示將會廣泛探討經濟問題。就在上周二,全球股市集體遭遇“黑色星期二”,滬深股市創10年來最大單日跌幅,而美股也創下自“9·11”以來最大跌幅,且各大股市在隨后幾天均持續大幅震蕩。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拉托以及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羅奇在內的不少人士都指出,盡管從表面上看是中國股市暴跌點燃了股市連鎖下跌的“導火索”,但究其根本,全球范圍內高達上萬億美元的所謂“日元攜帶交易”才是放大跌勢的一大禍首。
在當前日本已走出零利率、與各國利差趨于收窄的情況下,如果攜帶交易在短時間內大量平倉,不僅會導致日元大幅升值,更可能給全球金融市場帶來巨幅震蕩。
在前不久,日本央行在時隔7個月后再度決定加息,但專業人士卻認為,此舉不大可能扭轉日元匯率的疲軟走勢,因為市場預計,日本在收緊貨幣政策方面仍將保持緩慢步伐。果真如此,日元攜帶交易恐怕仍將繼續泛濫,這也是拉托等諸多業內人士最為擔憂的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