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樓市正在上演著蹺蹺板效應。股市牛氣沖天之時,購房款入市、借貸入市甚至房產抵押入市的現象屢見不鮮,但隨著年前股市的調整震蕩,從股市中猛賺一把的部分股市資金正悄然殺回樓市。
從股市獲利:資金有回歸樓市的沖動
古北地區樓盤一向是投資者青睞的重點區域,隨著二號地鐵延長線的開通,不少的自住購房者也越來越青睞在這個區域置業。而正是這個對樓市資金反應異常敏感的區域在春節前感受到了一股異樣的氣息。古北一個以純小戶型投資產品為主的公寓在年前迅速消化了為數不多的一些尾盤。該樓盤的銷售負責人告訴記者,其中有不少購房者是同時買下幾套房,計劃打通用作辦公出租,獲取投資收益。有趣的是,這位買家用于購買這幾套小戶型房的資金正源于前段時間在股市的收益。從股市的收益中拿出一部分進入樓市,很難說是一個個案。
記者從漢宇地產獲悉,在其首個代理的新樓盤項目中,短短數周的時間,樓盤幾乎銷售完畢,“除了樓盤的低價有一定競爭力之外,小戶型主打的樓盤無論對于投資者還是自住者都具有誘惑力,”漢宇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其中不少購房者都是在年前出手,尤其是一些初入股市的投資者被短期的波動震懾后,開始買入這些風險相對小的小戶型。
業內專家認為,其實,真正的投資者都是在市場比較冷的情況下介入的,這樣在市場火熱起來才可能獲得超出想象的利潤。在樓市低迷的市場中,很多資產的價格會比較便宜,而且還能發現被明顯低估的優質資產。
呈拉鋸現象:大量資金仍然缺乏投資渠道
不得不提的是,2006年的樓市在幾輪宏觀調控之后進入低迷期,而股市同時在沉寂多年以后開始爆發。一時間,看到身邊的炒股賺錢,不少人按捺不住自己的沖動,將自己存的購房款投入股市以搏個錦上添花,更有甚者將自己的房子進行消費貸款,并將貸出的資金投入股市以求短期套利。一位業內人士認為,“股市資金泛濫,老百姓被短期的賬面利潤沖昏了頭腦。”
但在1月份,股市開始向下調整,幅度最大達到15%,十幾天內滬深市值蒸發幾千億。不少初入股市的投資者開始認識到了投資股市的風險。更值得一提的是,多年前就進入股市被套牢者開始了新的動向。一位數年前就進入股市的王小姐告訴記者,到2006年年底已經全部清倉退出股市,其中包括一些多年前套牢但在此次牛市中解套的股票。
漢宇地產分析師認為,目前國內的投資渠道匱乏,大多普通投資者持有資產的途徑不過是通過股市和房市兩個渠道。“一旦意識到股市風險太大,投資樓市成為了另一個重要的選擇。”
理財專家說:資產的配置要分散風險
在股市和樓市之間,投資者不斷的搬“錢”行為較為直接地反映在樓市的成交數據上。記者從荒島房產工作室獲悉,1月份全市的成交量較去年12月份相比,呈現增長趨勢,1月成交量為112.7萬平方米,增加了0.4萬平方米,增幅為3.5%。
同時,2007年1月份的需求量與去年同期相比,為去年同期新增供應量的3倍之多,“可以看出購房者在經歷兩年的宏觀調控后,購房心理更加成熟,自住型的需求量仍然相當可觀。”荒島工作室閔益飛告訴記者,從成交情況來看,浦東、松江、寶山三個區域的成交量排在全市各區域去化量的前三位。其中,松江區1月的新增供應量呈現大幅減少,但需求量仍保持較高,說明區域的剛性需求較為強勁。
從宏觀經濟層面來看,隨著人民幣升值的加速,以及35~55歲從事工作的人口數量占總人口數量的比重不斷增加造成對資產需求和資產改善需求的增加,中國的資產價格進入了快速增長的黃金十年。對于投資者,長期堅持持有優良的資產就能獲得豐厚的回報。不過,資產的配置要分散風險,正如不能把所有的資金都押在股市一樣,理財專家認為,千萬不要將所有資產都轉換為不動產,注意合理的配置,才能充分享受到經濟增長帶來的資產增值,成為投資高手。(青年報 江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