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表現與經濟基本面已呈現出某種脫節,理性的投資者與非理性的錢之間的戰斗將貫穿2007年
1月16日,上證綜指在2800點上下進行了激烈的爭奪,最終收在了2821點。前幾天市場擔心的大盤回調似乎又煙消云散。前一周的周四、周五兩日,大盤曾經出現了連續下跌,1月12日周五,一個交易日下跌77點,但在隨后的1月15日,上證綜指強勢上漲134點。
但是這幾日大盤的巨量震蕩依然透露出市場在2800點出現分歧的預兆。至少有一點,在這樣一場瘋狂的博弈運動中,是理性的投資者與非理性的錢之間的戰斗。
一場股市大躍進
根據深滬兩家交易所1月16日的統計,兩市總市值分別達到83898億和20545億元,合計高達10.44萬億元,已經相當于GDP的50%。而就在一年之前,中國的證券化率達到50%還是一個無法企及的目標,中國資本市場正用自己的方式突飛猛進地發展。
而股指也隨著證券市場的大力發展,進入了幾近瘋狂的上漲通道。2006年的第一個交易日,上證綜指1163點開盤,時至今日已經上漲了1658點。中信證券甚至從5塊多錢上漲到37元,漲幅高達7倍多!中國銀行、工商銀行、中國人壽等超級大盤股上市之后甚至出現漲停局面。
而超級大航母的入市,更是讓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僅工行一家公司的總市值,就超萬億元,前十大市值公司占據兩市總市值的50%以上。
統計數據顯示,2006年以來,新成立的基金總規模超過3800億元,相當于前8年擴張的總和,而58家基金公司管理的資產規模已經達到了8000億元之巨,比年初增加70%,相當于滬深兩市A股流通總值的30%。同樣,年內基金新增開戶數有望突破700萬戶,為歷年來之最。
但是,這個大躍進的背后也隱含著風險。
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在2006年12月1日深圳召開的第5屆中小企業融資論壇上總結道:資本市場五項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主要體現在股權分置改革基本完成;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工作全面起步;證券公司綜合治理取得顯著成效;機構投資者積極發展壯大;資本市場法制建設不斷完善。
但德邦證券的資深證券業人士徐認為,這只是股市上漲的一個基礎,并不是推動它上漲的動力,上漲的根本原因是中國境內的貨幣流動性過剩。
流動性過剩下的牛市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教授日前在出席香港中文大學“當代中國”研討會上稱,中國境內目前的流動性過剩已到了相當嚴重的地步,中國目前外匯儲備超過1萬億美元,約合8萬億元人民幣,而央行只發行了2萬億央行票據沖銷,還有6萬億元資金留在了市場,在乘數效應下,等于起碼有30萬億元的熱錢在市場中興風作浪,這導致了去年的房地產熱和當前的股市狂潮。
一家銀行外匯業務管理人員指出,現在中國強制性結售匯制度存在著弊端,這個不能解決,流動性過剩依然無法根本解決。他說,雖然現在對于個人持有外匯開始逐步放松,但是企業還沒有實現意愿結售匯制度。“中國是個出口大國,很多企業在得到大筆外匯后被強制換算成人民幣,這些錢在沒有其他投資出口的情況下,必然增加了流動性過剩。”
事實上,中國政府對宏觀經濟的連續調控,導致國內投資降溫,而對于房地產投資的凌厲政策則又讓房地產投資市場過熱在2006年得到控制。“這樣幾乎所有的有力分流資金的渠道都在被逐漸控制,巨大的過剩資金流到了股票市場,在這樣的巨大資金推動下,股票市場的供求關系出現了很大的改變,股票資產必然會得到追捧。”徐直言。
一場極其壯觀的基金資產擴張競賽就這樣應運而生。身邊的公務員、公司職員、退休的老百姓都在談論著買基金。在2006年末,基金發行更是達到全年火爆的頂點,最后一批新基金中有多只首發規模超過100億份。嘉實基金公司甚至一天之內就發行了419億份新基金!
上海一家私募基金公司的負責人指出:“去年一年新基金的瘋狂擴張,股市想不漲都不行!新基金發行后有三個月的建倉期,它們不得不進入股市,數百億的基金進入股市,對很多股票的推動作用不言而喻。2006年就是在這樣一個不斷買入股票的局面下,股指被不斷推高。對基金來說也可能隱含著被動的因素,那么反映在股指上必然有泡沫。”
股指的不斷推高,股票的不斷上漲,導致很多一次性投資的個人投資者僅僅因為基金此前的賺錢效應就瘋狂涌向基金,而完全不考慮未來市場是漲是跌。
一位市場人士坦言,從國際經驗來看,在本幣升值過程中,相關國家的資本市場一般都會長期走牛。在人民幣升值的預期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的情況下,中國流動性充沛的市場狀況不會改變,股市的資金供應十分充分,股市仍將長期走牛。
世界著名投行瑞銀信貸和摩根大通均對中國股市表達了樂觀態度。2006年12月25日瑞士信貸的亞太區首席經濟師陶冬,在一個媒體簡報會上說,中國股市受到外圍突發事件的沖擊較小,而巨額的銀行存款還可能進一步推高股市水平。摩根大通2006年12月1日發表研究報告稱,2007年中國內地股市將繼續有上佳表現。報告說,滬深股市在2006年創出5年新高之后,2007年將繼續上漲,目前的牛市將持續到2007年底。
漲或跌,這是一個問題
當技術的進步在改變著這個世界的一切時,反映在高度靈敏的資本市場交易上,就是信息在這個市場里將越來越透明。西方波浪理論認為,在這個市場中就整體而言,所有參與市場的人就是一群行動一致的人。發達的信息技術,導致市場中的所有人每天幾乎都是在得到同樣的信息,交易手段上沒有大的差別。在這樣一個環境中,所有人都處在一個自我強化的牛市中。于是像很多大盤藍籌股的漲停現象就不再令人意外,而大盤連續的突破關口也在市場里被逐漸認同。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股市這種以顯著供求關系支撐的市場縱使短期走強,也極易集聚泡沫并積累風險,一旦預期改變即可能形成超級調整并引發震蕩,而最終后果是將風險傳導至金融體系的其他環節。
在上周五的大跌之余,海通證券近期發布的一份認為牛市中期頂部正在形成的策略報告。海通證券認為,1700點到目前為止的價值重估階段,雖然還不能得出市場出現整體性大泡沫的結論,但結構性泡沫和局部泡沫卻已經形成并逐步膨大,并由此得出價值重估階段已進入尾聲的判斷。
原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謝國忠近日撰文稱,香港和上海股市可能已出現泡沫的苗頭。內地股市出現泡沫,其原因在于由中國銀行系統低存貸比所反映出來的流動性過剩。過度的流動性已使股市翻番;而在未來,中國股市可能會經歷一次痛苦的調整。
上周香港股市遭遇寒流,4個交易日內市值蒸發4000億港元,多家大型投行發表對后市看法負面的研究報告,而中資金融股也從“寵兒”變成了被集中拋售的對象。在瑞士信貸給客戶建議的投資組合當中,連一只中資金融股都沒有加進去。凱基證券執行董事鄺民彬表示,過去6個交易日在中國人壽及工商銀行下跌帶動下,國企指數累計下跌1255點,跌幅達12%,國企股遭遇的寒流或許會傳遞到內地的A股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