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構建和諧社會
學界十分關注和諧社會建設,有學者提出,要以道德與習俗維護人際關系的和諧;要充分認識和考慮不同群體和階層的利益、公平公正地分配社會資源和制定社會行為規則,維護不同群體和階層之間的和諧;以法治和社會管理體制創新實現國家與社會的和諧。還有專家認為,窮人和富人階層少,中產階層人數多的“橄欖形”是最為和諧的階級階層結構。專家們認為,社會學作為研究社會良性運行和協調發展的條件和機制的綜合性學科,與社會和諧或和諧社會有著內在的關系。社會學及其各個分支學科,都能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 “民工荒”、結構性失業備受關注
就業問題歷來為社會學家們所關注,2005年的失業問題除了下崗工人、失地農民、轉業軍人和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問題之外,還面臨著中西部地區解決歷史遺留問題,進行再就業和并軌的壓力,同時失業人員的技能和素質相對低下滿足不了社會和市場的需要而出現了“民工荒”、技術工人“短缺”等現象,結構性失業問題突出。專家們認為要發展經濟,特別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和第三產業,增加更多的就業崗位;統籌城鄉就業,做好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培訓和就業工作;鼓勵大學畢業生到中西部地區就業和到非公務員、非事業單位就業,并提供相應的優惠政策;加強對我國高技能人才的培訓,同時要做好社會保障和失業保險工作,這是事關社會穩定、社會和諧的重大問題。
★ “風險社會”研究受關注
一些社會學者認為,隨著經濟總量增加、經濟效率問題逐步得到相對的解決,社會公平的問題會逐步上升為突出的問題。當今中國已進入社會發展的矛盾凸顯期或進入“風險社會”,社會不同利益群體的收入差距、社會差距都在拉大。如何解決“風險社會”存在的矛盾和問題,成為社會學界研究的重點。有學者指出,為了讓廣大群眾分享改革開放的成果和鞏固執政黨的社會基礎,“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必須讓位于“效率與公平并重”。有的學者還提出要把社會公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 關注社會組織發展問題
市民社會、公民社會討論已有十幾年,非政府組織(NGO)、第三部門的討論也在升溫。2005年,社會學界則以自己特殊的學科語言“社會組織”或“民間社會組織”、“社會團體”這些概念參與了這一問題的討論。專家認為,有著相同目標的人群,為了達到一定的目標,將其行為彼此協調與聯合起來就形成了社會團體,被稱為社會組織。它的出現,是我國社會轉型的必然產物,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和政府職能由“無限政府”向“有限政府”轉變的需要。專家們認為,社會組織以其非營利性、民間性、公益性、自愿性與組織性為特征,在社會管理和社會服務方面與政府及企業相比有其獨特優勢。1.社會組織將成為政府與人民群眾之間的橋梁和紐帶。2.有助于實現社會成員有序的政治參與。3.社會組織的自治機制和社會資本可以有效地實現社會整合,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向春玲專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