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一種能力,它將根據市場需求、利用企業資源,發明出新的產品、或是改進已有商品,也可能是重新設計生產工序、提高生產效率,甚至可能體現在不一樣的服務過程,最終目的是使企業在市場上有區別于其他企業的差異性,從而獲得競爭優勢。創新目前被好多企業定義為常規戰略行為,并不僅僅局限于產品開發和設備工藝的領域,而是擴展到企業的所有職能層面。比如,在戰略的角度上,表現為一種競爭態度、創新精神;在經營管理層面上,表現為科學管理、管理自動化等一系列管理技術的進步;在生產作業層面上,表現為設施、設備、工藝水平的提高;在產品開發層面上,表現為對新技術的開發、儲備與應用;在資本層面上,表現為對資本控制和參與資本市場更加自由;在市場營銷層面上,表現為營銷工程建設和銷售技術進步,以對市場的占有和突破更有組織性,更加游刃有余,等等。
創新模式分為自主創新和模仿創新。自主創新主要依靠企業自身的力量完成技術創新的全過程,關鍵技術上的突破是由本企業實現的。這類企業大都擁有公司內專門的研究開發部門,會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一旦實現創新,往往會成為該類產品的領軍人物,帶來巨大的經濟利潤,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模仿創新則在多數情況下是在率先創新者已有的科技成果基礎上的"模仿",是在別人工作基礎上的進一步努力。模仿也是一種學習過程,可以提高技術創新的起點和水平,因此模仿應當也必然是一個技術創新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模仿與單純的仿制不同,其根本區別就在于仿制不含有自己的創新成分,而模仿創新具有自己的獨創成分,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技術進步。日本是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之一,但其原創性的創新并沒有多少,而大量的創新都是根據市場需求和本國實際情況對已有產品的改進。
我國浙江的民營企業大都是原本意義上的原生態民營企業,這些企業很大程度上都是從模仿起家,憑借企業創始人過人的洞察力和膽識,靠家庭作坊式的生產,仿制已有一定市場占有率的名牌商品,以低廉的價格進入市場,開始創業生涯。以浙江臺州為例,有許多企業在創立和發展初期,主要是"抄作業",這時的模仿創新更多地體現在模仿上。這種風險小、投入少、效率高的生產方式,是企業獲得市場競爭力的根基。模仿企業在解剖他人樣機的情況下引入自己的技術,改進產品性能,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產品成本,從而獲得收益。對體現在商品中的技術,民營企業通過購買產品、解剖設備,進行了解并模仿掌握。對那些無法體現在產品中的技術,通過借助文獻資料、高薪外聘員工等交流途徑而得到,這樣就大大節省了成本,使很多小企業也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下來。
模仿創新成為浙江許多民營企業進入市場、發展壯大的起點是和當地的文化氛圍休戚相關的。首先,浙江地處沿海、交通便利、信息發達,可以接觸到許多類別的商品和生產工藝,視野的擴大必然會產生新的想法和欲望,這就成為模仿創新起家的先決條件。其次,浙江文化是一種草根文化,自古以來就有很強的經商意識,官本位的思想比較淡漠,那里的人們具有美國西部牛仔式的精神,勇于創新、不怕吃苦、有敏銳的市場嗅覺,他們善于將設想和市場結合起來,這也是一個企業家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在他們看來,創業初期只要能夠降低風險,只要有合適的投入產出比、只要能夠獲得利潤,就不一定非要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模仿名牌、模仿銷路好的產品,在模仿的基礎上根據當地市場需求作適當調整,往往是打開市場局面的最佳選擇。而我國西部的許多企業家常常不屑于模仿,覺得不太高明、難登大雅之堂,一定要等到擁有核心技術的時候才開始創業,這樣一方面會失去很多好的盈利機會,另一方面由于涉及面窄,不利于成就市場繁榮。
當然,產品的選擇是成就模仿創新成功與否的關鍵,采用模仿創新必須分析產品的生命周期。總的來說,當產品處于成長期時,應當是模仿創新啟動的最佳時機。在成長期,消費者的消費需求被迅速激發,市場容量急劇擴大,產品技術也開始穩定,同時,產品的功能創新、技術的改進仍有較大空間,這為模仿創新者提供了良好的機會。而在產品生命周期的成熟期,由于技術和市場的不確定因素度,市場容量開始減小,技術壁壘增強,產品接近更新淘汰,產品功能創新和工藝創新的空間都小,因此不是進行模仿創新的最好時機。同時,模仿產品的選擇還應該和我國消費市場相匹配,因為雖然有些產品在國外已經進入成熟期,可供改進的余地很小,而對于中國來講,本來就是空白,一切從零開始。實際上是起步晚,但起點高,這樣的產品也適合進行模仿創新,產品一經問世,即超越了美國等發達國家,很有競爭力。
當民營企業進入穩定發展時期,模仿創新就應該更加偏重于創新。這時的企業具有一定的經濟規模和經濟實力,應該整合周圍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進行符合企業條件和市場需求的創新。除了建立企業自身的研發機構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好的項目和機制,吸引各地乃至全世界的人才和資金為我所用,不斷提高技術基礎和研發能力,只有這樣,這些民營企業才能獲得快速發展。(作者 李燕 西南財經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