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育考試院的數據顯示,今年我省參加全國研究生統考報名58047人,各報考點報名人數比去年下降2.9%(全國下降6%),其中非應屆考生考研人數比去年下降14.3%。已持續多年快速增長的考研人數,今年首次出現下降,這也是近年來考生人數首次下降的一年。
專家認為,在這種下降背后,是大學畢業生對待考研更趨于理性,對于薪金要求、心理定位、行業選擇等逐漸回歸合理的情態反應,是就業意愿的逐漸高漲。
-現實:考研熱乍現拐點
華僑大學河北籍大四學生小王現在新浪實習。今年10月份,學校打來電話說,因為他的本科期間成績優秀,可以保送他上本校的研究生。按說這是一個人人羨慕的機會,而小王卻婉言謝絕了學校的好意,選擇繼續實習找工作。
“我就沒考慮過要讀研究生,我早就算過這筆賬了。雖然是公費讀研,自己不用花多少錢,但耽誤的這兩三年的青春,對于正值事業開創階段的我們而言,損失可就大了。”小王對記者說,“我現在有一個很好的創業項目,關系不錯的幾個同學商量好了一起創業呢。機會難得,現在的市場變化莫測,機會不等人,沒準等我讀完研究生,‘涼的黃花菜’都吃不上了。”小王調侃道。
小王也坦言,在外實習的半年,確實發現知識儲備上還有很多欠缺,需要繼續深造,但他覺得如果一直呆在學校里,就會離社會越來越遠。而如果經過幾年工作的錘煉,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學習,“比如財務管理、法律、管理方面的知識都是我未來需要及時補充的。”小王表示,他可能在有一定的工作經驗之后去讀一個MBA,還能擴展一下自己的圈子,而且那時候花的都是自己的錢,也坦然許多。
如今,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對自己進行了理智的分析后,做出了和小王相同的選擇。來自衡水的夏希東,兩年前從福建某高校畢業之后選擇了參加工作,如今在廈門某路橋公司工作的他,月收入已達到3000元。
“考研人數下降,我覺得是大學生回歸社會現實的一種表現。我們不能籠統地說考研好不好,而應該先看看自己適不適合。考研的人應當是知識基礎比較扎實、想做學問、能耐得住寂寞的人,單從這一點來看,大多數人是不適合考研的。讀研的人中有相當大一部分人讀研的目的是給自己鍍一層金,拿一個碩士頭銜。我當年的同學就有畢業以后讀研的,我一點也不羨慕他們。”小夏說,如果他當初選擇讀研究生,那么花費的可能不僅僅是兩三年的時間和金錢,更重要的是可能巨大的機會成本,“比如我在這兩年多的工作期間積累了一定的資金、人脈關系、還有一些為人處世的經驗。我不會懼怕一個研究生跟我競爭。”小夏很有信心地說。
在小夏看來,考研可以看作一項投資,是否合適就要看自己的投入產出比。“尤其是女生,等研究生畢業,二十五六歲,婚姻的壓力都很大,別說工作了。另一方面,學歷在很多時候只意味著更大的壓力,因為你肯定不甘落后于一個學歷不如你的人。”
“就業難”已經是困擾大學生多年的難題,有業內人士認為,形成這種就業難的原因,主要是一些大學畢業生或者對薪金待遇等期望過高,或者缺乏實際經驗,紛紛鎩羽而歸。而如今,許多大學生開始像上文的小王和小夏一樣,開始放下“天之驕子”的高傲,更為理性地看待每一個就業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