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教育考試院透露,2008年全國共有214450名考生報考北京地區高校碩士研究生,較2007年減少7127名。這是繼2007年全國報考北京高校研究生人數比2006年減少5777名之后的第二次“降溫”。專家認為,考研人數的連年下降顯示出社會對學歷教育的冷靜。(12月13日《北京晚報》)
一句“社會對學歷教育的冷靜”,似不足以解釋考研降溫的全部原因。一方面,人們對研究生教育的“就業功能”有了重新認識。不少學生意識到,讀研究生費時費力又費錢,畢業后找工作卻沒有什么優勢,考研越來越不劃算了,還不如早點兒找份好工作。另一方面,研究生擴招使教學質量明顯下降,削弱了研究生的就業競爭力。所以,考研降溫也是對研究生教育“大躍進”的必然反彈。
與考研降溫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四年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考試,報考人數和平均競爭比例(報考與計劃錄取比例)分別為31萬和37.3∶1、50萬和48.6∶1、74.2萬和50∶1、80萬和60∶1,公務員考試呈現出持續升溫的火爆局面。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同時報考了研究生和公務員,又有多少人放棄了考研而參加公務員考試,但我大膽猜測,在后一種考生中,一定有人懷有如下想法:反正讀研究生對就業也沒多大幫助,還不如直接考公務員,有了一官半職后,再讀碩士、博士就容易多了……
這些“小九九”并非一廂情愿。與前些年“考研熱”幾乎同時興起(甚或早于“考研熱”)的,正是官員在職“攻讀”碩士、博士學位的熱潮,后者至今仍然盛行不衰,并且已經源源不斷地結出了豐碩果實——近段時間各地在換屆選舉和領導干部的調整、提拔、轉任的過程中,對部分干部的學歷情況進行了公示,情況顯示,大部分官員都通過在職研究生的學習,取得了碩士、博士學位。
他們是怎么“攻讀”學位的呢?據全國政協委員陶化成先生介紹,一些官員忙于官場事務,根本沒有工夫讀書,全靠學校在上課、寫論文、答辯等各個環節上大開綠燈。學校當然在諸多方面也有求于官員,比如希望官員在分配科研經費時給予“傾斜”。學校和官員“一方手握博士學位,一方手握公共資源,你投我以桃,我報之以李,滿足的是雙方私利,敗壞的是公平正義”。
有人認為官員熱衷于“攻讀”學位,是因為官員選拔過程中的“高學歷崇拜癥”使然。此說未免言過其實。官員選拔是一個多方面力量運作、博弈的復雜過程,學位充其量只是一個次要的參考因素。官員“學位熱”的真正原因是,某些官員懷著“贏者通吃”的野心,覺得自己既然為官,就應當“一有百有全都有”,不但要享有官員的權力,而且還要享有學者的榮譽,要兼具“學者型官員”和“官員型學者”的雙重身份。然而,令這些官員始料未及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或許正是由于他們的加入,竟然無形中降低了碩士、博士學位的“含學量”。綜上比較,考研降溫與官員“學位熱”恐怕大有關系。(潘多拉,來源:現代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