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輪滑球也叫旱冰曲棍球,是一項不直接接觸球的運動。該運動1896年起源于英格蘭,比賽隊員穿著雙排輪或單排輪旱冰鞋比賽,比賽雙方各上4名場上隊員和一名守門員。據報道,在輪滑球進入國內的10多年里,一直只是一種業余的小圈子競技項目。
中國青年報記者在廣州市協和中學網站上看到,2010年全國單排輪滑錦標賽于1月28日至31日在廣州市協和中學舉行。此次比賽共有27支隊伍507名運動員報名參賽,比賽設男子、女子成年組與男子、女子青少年組4個組別。“該比賽由國家體育總局社會體育指導中心、中國輪滑協會主辦,廣州市體育局、廣州市協和中學承辦。”
上述10個城市的總人數,也不及深圳市西鄉中學(49人)一所學校獲得高考加分的人數。該校項目全部為航海建筑模型和航空模型、航海模型。此外,廣州市第四中學也有36人,項目也集中為輪滑球。
這種體育類加分的“三集中”現象,在許多省(區、市)都體現得很明顯。比如今年獲得體育加分的有1816人次,其中成都市有444人,綿陽市有324人,兩市共768人,占體育類總加分人數的43.2%(兩市考生僅占全省20.9%)。
此外,四川省南充市也是高考加分大戶,共有223人次,成都、綿陽和南充三市人數占四川省體育加分總人數的54.6%,而三市考生人數僅占全省總數的30.5%。
項目集中到一些中學的現象在四川非常突出,如四川省南充高級中學體育加分達127人,占全省約1/14(7%)。綿陽中學有93人獲此加分,江油中學為71人。
四川省在項目集中上也體現得很充分。27項體育加分中,最多的是無線電測向,共有301人,定向越野也備受青睞,共有230人。
統計還發現,田徑、籃球、足球三項加分考生在各地市分布比較平均,而健美操、無線電測向和定向越野卻集中在成都、綿陽和南充3市,共為500人,占這三項加分總人數的78%。
河南省焦作市一中在無線電測向上也表現得特別突出。河南省今年有811名考生獲得國家二級運動員稱號,其中焦作市就有255人。這其中,不少名額都流向了焦作市一中。記者在一份名單上看到,焦作市2009年下半年度獲得二級運動員等級稱號的學生中,有161人來自焦作市一中,項目全部為無線電測向。
吉林省的體育加分也集中在幾所中學,其中東北師大附屬中學有66人、長春市十一高中有57人、吉林一中有33人,3所學校共有156人獲體育加分,占了總人數446人的35%。
其他獎勵性加分項目也呈現集中趨勢
除體育項目體現得最集中外,其他項目也展現了“三集中”的特點。
四川省因全國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獎項而獲加分的考生,全省共加分197人,其中四川省綿陽中學占61人,達62.8%;成都市第七中學占45人,達22.8%;四川省綿陽南山中學占34人。從區域上看,成都加分考生達73人,綿陽加分考生104人,共177人,兩市占總加分人數 89.8%(兩市考生僅占全省20.9%)。
2010年,河北省高考報考人數為50.3萬人。其中,省會石家莊市考生為10.7萬人,占河北省考生的21%。然而,可獲加分的“高中階段獲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獲得者在全省共有165人,其中95人來自石家莊,占總數的57.5%。
陜西省也有類似情況。今年陜西高考加分總人數為118人(少數民族考生情況未見公示),西安市就有73人,占61.8%,而其他地市多為幾人至十幾人,很多尚不及西安一所高中所獲加分的人數。其中,獲得奧數等聯賽類加分的共有67人,西安市有56人,占83.6%。
在遼寧省公示的奧數等聯賽加分名單中,加分集中在了幾所中學。此項加分共有168人,其中,大連育明高中有59人、東北育才學校有29人、遼寧省實驗中學有20人,3所學校共有108人獲得該項加分,占了該項目加分總人數的64.3%。
而在吉林省公示的高考加分名單中,加分者集中在一所中學。東北師大附屬中學共有107人獲得高考加分,且其加分的多項指標都占了較大的比例。如,奧數一等獎加分有18人,占了奧數一等獎加分人數的41.86%;科技創新有兩人,占該小項的100%;優秀學生有4人,占該小項的 28.57%;奧數決賽前三名有7人,占該小項的63.64%。
民族考生加分也集中
除了獎勵性加分外,照顧性加分在某些地區也呈現出“三集中”特征。比如湖南省長沙市,今年共有991名考生享受少數民族加分優惠,占今年長沙考生總數的1/50強,其中,注明來自“少數民族聚居地”考生有475人。
值得注意的是,廣東省教育考試院的公示數據顯示,廣州市獲得高考加分資格的少數民族考生一共只有兩人,而江西省教育網顯示,南昌只有1人。其余非民族自治區省會類似加分人數也大都比較少。
統計發現,長沙下轄5區4縣(市),但享受到少數民族加分的考生主要集中于市區。長沙所轄的全省第二大人口縣級市瀏陽市一共才有13人享受到此優惠,望城縣在此項也只有23人。
但是,長沙市的一些學校享受到此類加分的人數卻異常多,如達材中學有43人,麓山國際實驗學校有47人,明德中學有48人,長沙市南雅中學有50人。
其中,最為明顯的是位于長沙市的“貴族學校”同升湖國際實驗學校,一共有110人獲此項加分,占到全市該項總額的11.1%,且類別一欄多注明為“聚居地考生”和“應屆考生”。
此外,江蘇今年共有2119名考生獲得少數民族加分。其中,南京市有666人,占總人數的31.4%。
在安徽省公布的少數民族類加分名單中,4407個獲得此項加分的考生也比較集中,以亳州為例,在亳州一中和亳州二中,分別有163人和157人。
集中性背后的正常與反常
高等教育問題研究者、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對于加分集中的問題,有些是正常的。比如,體育類加分集中,與某地、某學校發展某項特色體育有關,這是正常的。獎勵性加分,與某學校辦學水平總體較高,學生在各種競賽中獲得較為優異表現有關,這也是正常的。少數民族加分,與某地區是少數民族聚集區,學校中少數民族學生多有關,這也可謂正常。
但也有“不正常”之處,可能在于以下幾方面:一是少數地區、學校特別重視“加分教育”,引導學生去爭取加分;二是少數地區和學校懂得“加分運作”,尤其是熟悉某些加分項目的操作,為此獲得更多加分名額,這在發達地區更有可能;三是現在的加分往往與“特色培訓”相連,因此,發達地區的學生參加特色培訓機會多,獲得加分可能也就大。
熊丙奇說,加分集中的“不正常”,是更值得關注之處,因為這反映出高考加分的兩大走勢:一是變為“加分”教育;二是淪為權錢交易的腐敗通道。因此有必要順藤摸瓜,去分析導致集中的具體原因,進而對加分進行治理。本報北京7月27日電
體育加分項目五花八門
教育部及各省2010年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實施規定中,都有對體育加分的具體說明,但多數省份只寫著“參加重大國際體育比賽或全國性體育比賽前六名者”或“獲國家二級運動員(含)以上稱號”,而未限定體育加分的項目。
筆者統計發現,體育加分項目的數量在各省都不盡相同,甚至差別很大。
在廣東省,共有34類體育加分項目,其中獲得加分人數最多的項目是輪滑球,共有152人。這項體育加分在全國大部分省份幾乎沒有人獲得加分名額。而備受爭議的“三模三電”加分也有108人,位居該省項目加分人數排行榜的第二名。除此之外,廣東省還有很多不為多數考生所熟知的加分項目,如陸地冰球、蹴球、毽球等。且平時大多數人不會想到能夠加分的項目,如街舞、定向越野等也被列入加分行列。
遼寧省體育加分也有31類,除了常見的體育加分項目外,一些不太常見的項目,如跆拳道、散打、氣步槍、氣手槍、擊劍等項目都有幾十人獲得加分。而蹦床、帆板、皮劃艇等其他省份幾乎無人獲得加分的項目在遼寧省體育加分名單中都可找到。
四川省、浙江省也各有31類加分項目。在四川,“三模三電”項目加分人數最多,共有301人,約占總加分人數的1/6。其他省份體育項目加分人數相對較少的棋類,四川省有123人,健美操也達110人之多。浙江省的“三模三電”加分所占比重更大,共有634人,占總加分人數的1/2 多,其他加分項目如板球、藤球等對很多人而言也很陌生。
相比之下,黑龍江、廣西、陜西的加分項目則少得可憐。在黑龍江、廣西分別有7類和8類加分項目,且多為田徑、兵乓球、籃球、游泳等傳統體育項目。在陜西,只有3類加分項目,分別為游泳、武術和射擊。
從各省統計的情況綜合來看,在一些加分項目較多的省份,傳統的加分項目所占比例較少,一些“新興項目”累計加分人數比例則較高,而一些加分項目較少的省份,加分多集中在傳統的加分項目上,一些陌生的、新奇的加分項目較少。
很多省份對體育加分項目并沒有做出詳細說明,如福建、吉林,只標明了“經省教育廳、體育局認定的國家二級以上運動員”;天津、新疆也未明晰具體體育項目。貴州和河南也只是簡單地區分了“重大體育比賽”及“國家二級運動員(含)以上”。實習生周薇
高考加分為何亂象叢生
2009年4月浙江“三模三電”加分事件、2009年6月重慶官員子女更改民族成分騙取高考加分事件以及2010年湖南省高考武術加分事件等,使得高考加分的公平性與合法性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
高考加分政策源于保護社會弱勢群體和彌補高考選才制度缺陷的需要。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就對工農子女、退役軍人、烈士子女、少數民族學生、華僑、港澳臺學生實行優先錄取的照顧性加分政策。改革開放后,為了加大人才選拔力度,國家增加了對德、智、體績優生實行加分錄取的鼓勵性加分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