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擇校集中體現了公共問題利益沖突、主張分散的特征
從狹義的角度看,“擇校”是個典型的教育問題,更具體一點,是個招生方式的爭論。然而,由于它和公眾利益休戚相關,“擇校”問題逐漸超越教育范疇,成為社會公共政策問題,它所承載的價值也變得日益多元化。
利益沖突。將“擇校”機制納入招生程序并不具備“帕累托最優”的特質。“選擇者”獲得的收益,如更友好的校園社會環境、更優質的教育、更佳的交往同伴,往往使得非選擇者的受教育狀況更差,如低社會聲譽、教師士氣低落、低期望值、不良伙伴等。
主張分散。在不同利益的激勵下,家長的主張也呈現高度分散的狀態,主張“選擇”和主張“分配”的家長幾乎同樣多,根本無法發現其中的“交集”。政府和家長之間的利益差異也日益明顯,政府基于創新人才培養需要,積極推動招生制度改革,而家長,尤其是地級城市的家長,卻有著強烈的對考試的偏好。
3.治理“擇校”是三種不同立場間的權衡
在“擇校”問題上,有三個利益主體,分別是學校、家長和政府,它們各自有自己的立場和利益。學校往往被認為和政府的立場是一致的,其實,我國教育界有強烈的“得天下英才而育之”式的“精英教育”傾向,義務教育“普遍、同一、免費”的價值觀,雖通過全民動員式的義務教育普及方式引入我國,并沒有浸透到學校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義務教育價值體系要成為教育機構內在的信仰,還需要經歷一個長期的“內化”過程。政府的立場是站在社會整體利益的角度,維護教育機會的公平和社會各個群體間的融合,而家長則天然地只考慮自己子女在未來世界里的競爭性品質的形成,因此,政府的均衡化訴求與家長的競爭性努力是存在矛盾的。治理擇校,便成了在三種不同立場間的權衡。
六、政策建議
負外部性、多重沖突、利益權衡等特征,決定了義務教育階段的招生政策僅僅用“就近入學”難以管制多樣化的教育需求。從政策目標上講,如果完全的“就近入學”是政策的最優狀態的話,那么,社會階層的分化和學校永遠存在的差異,就決定了優質學校機會的最優配置是非常難以實現的。因此,用大家相對能夠接受的標準確定“次優”的優質學校招生政策,就是一種制度上的改進。
1.次優政策之一:改革教師工資制度,適度突破以縣為主
治理擇校產生的負面影響,僅靠嚴格監管,成本高、效果差,需要調動學校、家長自身的動機,達到一個治理程度可以接受的水平。一方面,學校要厘清教育事權,配合預算制度改革,實行教師崗位工資制,廢除教師結構工資制度,從根本上去除學校的牟利動機;另一方面,在城市適度突破“以縣(區)為主”的管理體制,將優質學校教育機會實現跨區發展,讓學校與城市化進程同步,同時,通過合并、拆分、流動等,增加優質教育機會供給,讓優質教育機會“通脹”,減少優質學校教育機會的收益。
2.次優政策之二:透明的招生程序和招生標準
在家長方面,尊重家長基于自身利益所產生的強烈擇校沖動,但必須減少擇校概率,將家長個人選擇帶來的對社會的負面影響控制在一定程度之下。擇校越來越難,自然會增加擇校過程中以權謀私、教育腐敗的收益。這時,標準透明、程序公開,在陽光下運作招生程序是唯一的選擇。日本優質學校“抓鬮”式分配方式,新加坡一些學校家長為學校做“義工”獲得優先權的方式,美國優質公立學校通過個性化的招生標準選拔學生的方式,都是用教育門檻代替權錢門檻的范例。
3.次優政策之三:需要借助多種途徑分擔擇校壓力
擇校,是社會分層加劇在義務教育機會分配中的體現,即使財政改革完全消除了學校的逐利動機,家長擇校的動機也會通過各種方式投射在學校身上,于是,必要的壓力分擔機制是維護學校健康狀態,重塑學校良好社會現象的必要條件。
(1)民辦和補習學校。健康的市場經濟結構需要多個供給者建立恰當的競爭關系,才能保證市場的效率;教育服務的供給也需要多種性質的供給者,才能滿足多元化的需要。單一的公立教育體系,不僅難以做到滿足多元化的需要,而且,難以避免市場因素對公立學校精神的“侵蝕”。在多樣化需求面前,民辦學校和補習學校在制度設計上可以很好地滿足市場力量的教育訴求,形成民辦、公辦、補習教育的供給鏈,做到“各行其道,各負其責”。
(2)嚴格學區劃片標準,將市場的擇校壓力釋放到地產購買上去。優質學校會提高學區內地產的價格,這是世界范圍內的普遍現象。然而,它是社會問題,并不影響學校的社會角色和社會信譽。在社會分層不可避免的情況下,擇校壓力通過地產購買轉移出去,是維護學校基本價值體系的“次優”選擇。
擇校作為當前社會矛盾在教育中的集中體現,對它的治理需要多種措施同時實施,而每一種措施實施后,又會帶來新的問題,也帶來了新的治理方式。這一切都決定了解決擇校的負外部性,同時提高義務教育學校效率,需要有長期的、完整的戰略。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們都面臨著一個非完美的狀態,但是,不管怎樣,就擇校問題展開討論和研究,對于培育社會理性選擇行為,奠定素質教育改革的群眾基礎,具有積極意義。
(曾曉東,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馬偲,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07級碩士研究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