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留學市場的“剛性需求”從何而來?歸根結底,除了經濟發展和普通家庭收入提高的客觀因素,更與中華民族重視教育的傳統密不可分。《中國留學行業10年報告》發現,家長對子女教育義無反顧的投入,推動中國留學市場由小眾的“精英留學”,轉變為大眾自由選擇的“自主留學”。
但“被留學”現象也在留學大軍出現。有的學生或為躲避就業壓力,或盲目跟風,或被家長“趕鴨子上架”,糊里糊涂地出了國。不少學生學成歸來難覓理想工作,不但無法養活自己,還得繼續“啃”父母。
“被留學”只是極端現象,但“海歸”的競爭優勢不再明顯、光環漸褪卻是事實。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2004年的“海外留學與歸國人員現狀大調查”發現,71.3%的海歸在回國6個月內找到工作,回國一年后仍處于“海待”狀態的有10.2%。
“海待”的出現,是否意味著人才已經過剩?北京海外學人創業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總裁陶慶華堅決表示,這是錯誤的。“中國并不是人才大國,是缺人才的,真正的人才決不會過剩。”
人才并未過剩,只是市場正在逐漸回歸理性。出國即“鍍金”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中央電視臺和智聯招聘網在2006年聯合推出的畢業生就業狀況調查發現,有92%的企業認為海歸的競爭力比5年前下降;65%的企業表示在同等條件下,并不會優先錄用“海歸”。
中國經濟近年來的高速發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留學生歸國。《中國留學行業10年報告》介紹,回國留學生在2000年為0.91萬人,2006年為4.2萬人,幾乎每三年增長一倍。到2008年底,回國總數已超過38.9萬人。
在我國經濟、科技、教育等領域,已有大批海歸成長為領軍人物。根據教育部今年發布的統計結果,77.7%的部屬高等學校的校長、84%的中國科學院院士、75%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和62%的博士生導師,都有過留學經歷。
而在近幾年的創業浪潮中,海歸的身影同樣引人注目。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2004年的調查顯示,21.2%的歸國留學生投身創業。
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教授曾評說,“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的留學政策,“使中國在海外儲備了很多人才”。
可以預見,當人們不再動輒就批評留學生學成不歸,當留學生的歸國選擇更多是出于理性考慮而非一腔熱血時,說明中國社會正在變得自信,真正成為留學生魂牽夢縈的故鄉。留學生變身為“人力資源外匯儲備”,不僅為中國社會的持續有力發展提供了動力和后勁,更是中國大國崛起的重要力量源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