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考”有可操作性嗎?
在今年的高考錄取中,報考山東臨沂師范學院中文專業的12名考生因“綜合素質”的原因而被退檔。一時間,“綜合素質評價”成為社會的熱門話題。
由于歷史和現實的諸多原因,許多學校往往用考什么來決定教什么,把高考作為評價教育的終極結果。因此,教育部要求,高校錄取就要在高考成績基礎上逐步增加對學生學業水平考試及綜合素質的考察。一些高水平大學要深化自主選拔錄取改革,可進一步探索高考、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與學校測試相結合的多元化評價選拔辦法;示范性高職院校和條件成熟的省市,可將學生學業水平考試成績與學校組織的考試成績相結合作為錄取依據。
綜合素質評價納入大學錄取標準,有可操作性嗎?中央教科所研究員曾天山認為,從一些發達國家的經驗和我國研究生入學考試來看,是可行的。已實施“新課改高考”的天津市,今年高校招生就打破了以往單純依據高考分數選拔人才的狀況,規定可以參照學業評價部分和非學業評價部分來全面衡量考生。
【記者點評】推進高考制度改革,要讓高考充分發揮為高校選人的主體功能,平衡各方利益,從相對單一的形式逐步走向多樣化,最終實現“因材施考”。
“素質高考”會否造成不公?
公平正義是社會和諧的內在要求,而教育公平則是衡量社會公平的底線。
近年來,高校招生計劃新增部分主要向西部傾斜;教育部直屬院校減少所在地的招生計劃……這一切都是使高考更加趨向于公平的具體舉措。
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劉海峰教授指出,公平公正是高考制度的核心價值,是社會對高考最為關注的一個方面。如今公眾對考試公平公正的要求和期望比以往更高。
對于吉林省明年將實施的“新課改高考”,吉林省的一些中學校長在寄予期望的同時也表示,“素質高考”應充分考慮城鄉差別。城里孩子有條件學習藝術、培養特長,不少農村家庭卻負擔不起這樣的費用。“素質高考”會不會造成新的不公平,值得社會關注。
高考配套改革也是保證高考公平的必要舉措。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張志勇認為,建立良好的社會信用體系和嚴格的獎懲機制,也是高考配套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如果發現學生檔案失實,就應對學校領導和直接負責的教師問責。
【記者點評】相信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高考將越來越制度化、規范化;期待教育部門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切實遏制“點招”、“招生收費”及藝術類專業招生中的不正之風,進一步促進和鞏固高校招生的公平公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