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踏行政和學術兩條船,是大學里吃得香的象征
冀北
近日一直在等南昌大學的新聞發布會,查遍網絡,也沒看到消息,估計還沒開。
事情的原委是,前不久有人在網絡上發帖,稱南昌大學部分行政干部以高分考取了博士,但應屆考生卻幾乎全軍覆沒。
帖子在網絡上流傳甚廣,然而所能見到的反饋,只有南昌大學宣傳部回應《廣州日報》采訪的寥寥數語。宣傳部負責人說,“博士門”完全是違反事實的炒作,稱已對造謠者采取法律行動。
負責人還介紹了些數據:南昌大學今年博士報考人數330人,實際錄取89人,其中應屆畢業碩士錄取了33人。
負責人還說,學校方面非常著急,“希望盡快開個新聞發布會澄清事情,還學校一個清白”。
但新聞發布會似乎沒能做到“盡快”,以致于時至今日也無消息。所以,公眾也無從知曉想弄明白的問題,比如錄取的博士生中,除了應屆畢業碩士33人,其他56人是什么身份,他們中有多少是行政干部,考分究竟是多少?
高校行政人員文憑升格是高校的福利之一
南昌大學“博士門”事件的是非曲直,筆者沒有調查,自然沒有發言權。但筆者在高校行政系統工作過,深知國內大學的碩士生和博士生招生“青睞”本校教職工,是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打明的事情。在短短的兩年高校任職期間,就看到有不少部門的行政人員讀了本校的碩士或博士。
本人做過高校行政工作,知道行政人員角色的尷尬。雖然國內大學行政色彩濃厚,但行政職位畢竟也只在校內才認你,到了社會上, “教授”的頭銜還是比“處長”來得榮光一些,且教授退休了,也還是教授,處長就不行了。曾有個主任說起他要弄學位的初衷時說:“要是哪天下崗了,至少還有找工作的資本”。
另一個原因是,在高校的評價體系內,學位是評價指標中的關鍵項,即使不承擔教學科研任務的高校行政人員也同樣如此,因此,行政人員幾乎沒有敢揣著個本科文憑就心安理得的。何況大學里還有不少“雙肩挑”的人才,腳踏行政和學術兩條船,是大學里吃得香的象征,他們是榜樣。
要想讓文憑像現在的高等教育機構“升格熱”一般升起來,在高校當然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第一原則是就近原則。這也是高校的“優良傳統”,即使是陽光高考,也依然有高校習慣性地降分錄取本校子弟,以至于某省取消這一政策時,還有教職工振振有辭地上書有關部門:
“各行各業都有對自己的福利和對子女的照顧。石油部門燒氣不要錢,電力部門用電不要錢,金融部門全家老少全在一個單位工作,所享受的待遇是其他行業望塵莫及的。我們高校沒有什么其他福利可言,惟一有的就是可以挖掘教育資源來教育自己的孩子”。
不但教育孩子,“挖掘教育資源”來“教育自己”,升格文憑,也是高校的“福利”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