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至27日,第三屆全國中小學生創新作文大賽“思源杯”總決賽在廣州舉行。而從參賽的100萬名中小學生中脫穎而出的300多名作文高分學生,竟然普遍討厭作文課。“沒意思、死板、純為考試”是這些作文高分學生對作文課的評價,應試作文怪圈如何才能走出創新之道?
中小學生:作文課沒意思
記者采訪發現,參加本次比賽的中小學生不少對學校現在的作文教學存在不滿,很多人認為作文課只是學“套路”,沒什么新意。
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溫儒敏認為,中小學生課程改革從10年前開始,課改的目標是培養創新型人才但“收效甚微”。湖南益陽一中高中語文李老師說:“課改設定的目標、方向很好,但高中語文教學幾乎沒實行課改,因為高考壓力仍然存在,學生的負擔也沒有因此減少。”
溫儒敏說,現在的孩子就像“機器中的模件,批量化生產”。他建議老師和家長,在作文寫作方面,能尊重孩子們的真實想法,讓他們把內心所想的抒發出來,而不是一味地寫套路、說空話。
“創新”作文:過于平庸或過于新奇
據第三屆全國中小學生創新作文大賽主辦方介紹,本次大賽旨在引導學生創造屬于自己的個性化作品。可就在如此寬松的條件下,參賽的中小學生卻難于在文章中開辟新的視角。
大賽評審專家、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謝有順說,傳統作文教學模式在參賽作品中體現甚多,不少參賽學生使用“開頭‘戴高帽子’,結尾‘升華’”的套路,而這種套路恰恰束縛了學生的思維。
如果說上述文體為“過分平庸”的話,不少學生的參賽作文又落入另一極端:刻意求怪。大賽評審專家、《課堂內外》雜志社總編輯徐永恒告訴記者,本次大賽中不少參賽作品采用了玄幻小說的寫作方法,還有參賽選手用閱讀代替生活來寫作,如一名小學組選手寫《我想交換年代》,寫他自己在宋朝、明朝、清朝和古希臘羅馬時代應該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徐永恒評價說:“這一代是讀著《哈里·波特》長大的一代,在他們學習寫作的過程中,青春寫作、網絡文學、奇幻文學、動漫圖書等對他們影響很大。加上他們的生活圈子很小,所以容易把立異當成創新,把詭異當成突破。”
專家:套路練習不可棄,閱讀更不可少
湖南益陽市一中高中語文李老師說:“很多高中生不愛上作文課,即使是寫作水平高的學生,也不愿意寫高考類大作文,這確實是一個讓語文老師頭痛的問題。”
溫儒敏就此認為:“高考作文與平時作文不一樣,不能太自由、太無章法,這樣會給閱卷評分帶來困難。此外,這些年的高考作文命題已經有了改進,更多地使用話題作文,以尊重學生的個性。”
溫儒敏指出,對以范文分析為核心的“套路”練習也不能完全拋棄。雖說套路學習太多,的確容易束縛個性,形成考試“八股”;但模仿式的作文教學對于學會一般的文字表達,也不無好處,因為對大多數學生來說,主要還是要求他們有比較通順的文字表達能力。“所以,適當模仿范文是作文入門的基本途徑,不應該完全排斥。”
溫儒敏表示,閱讀是寫作最重要的動力,只有多讀,才能體會更多。在閱讀的基礎上加一定的練習,寫作水平才能上去。“韓寒、郭敬明、哈里·波特等暢銷書就好比冰淇淋,好吃,但光吃這個不能長大。經典的東西開始可能不太喜歡,但它是必要的營養品。以后你要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就要讀經典。閱讀經典,能培養對文字的感覺,這是提升寫作能力的最好捷徑。”(記者 杜鵑 鄭天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