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七月二十九日電 (記者 應妮)記者從二十九日在此間舉行的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會議上了解到,文化部將協同教育部,力爭讓民歌、剪紙、年畫等更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進入中小學課堂。
文化部副部長周和平表示,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課堂、進教材、進校園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舉措,也是國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成功經驗。
目前,傳統戲劇如京劇已開始進入中小學課堂。文化部將積極與教育部門協商,出臺相關文件,將民歌、民樂納入中小學音樂課,將剪紙、年畫納入美術課,將傳統技藝納入手工課,使中小學生認識、了解和喜愛非物質文化遺產。
同時,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近期也將舉辦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分類保護暨傳承人培訓班和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數據庫建設經驗交流會,初步計劃培訓十一期約一千多人次。
他還透露,震后不久,文化部立即啟動了災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行動,確定將建立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從文化傳承人、傳習活動場所、文化遺產實物搶救等多角度進行災區文化生態保護,并在此基礎上創建了羌族文化數字博物館。
他特意強調,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工作即將啟動。此次申報分兩類進行,一是“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二是“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前者可以理解為更多地側重于一種榮譽性的稱號,彰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把某一個國家或地區的遺產上升為全人類的遺產;后者則更多地強調搶救、保護申報列入名錄的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