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個學期結束了,我覺得這學期毫無收獲。”湖北大學研二學生張雯(化名)郁悶地告訴記者,馬上就要開始找工作了,卻驚覺自己毫無長處,缺乏競爭力。
張雯是一個學習非常認真的學生,一直被老師視為“高徒”。本科和研究生期間,她考下不少“證件”。“計算機證、英語證、教師證……我花了好大力氣把這些東西拿到手,就是為了找個好工作。可現在發現周圍同學好像也都有,如果去找工作,我能靠什么來證明自己的優勢呢?”
據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心理咨詢室黃朝云教授介紹,這樣的“期末焦慮”,在低年級大學生中表現得較為普遍。不少大學生進入大學之后,一下子由中學時的緊張狀態放松了,自我約束不緊,產生不良后果之后又感到后悔,甚至對未來產生焦慮。
“干著急和空喊口號都是沒用的,大學生如果發現自身不足,也不應過于焦慮,要客觀地去對待。”黃教授建議,要想避免患期末焦慮癥,大學生們首先應找準自身定位,提前為自己的未來做好計劃和打算。有針對性地學習,并且切實落實自己的計劃。面臨就業的學生應多看自己的優勢,不要總拿自己的短處去和人家的長處比,畢竟能考到哪么多證書,也說明這個學生很不錯了。面對現實、調整心態、彌補不足,是克服“焦慮”的最重要手段。(梅瑩 范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