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教育部規定的校園招聘“解禁日”,新一輪企業攬才大戰再次打響。“其實近年來企業大規模進校園的時間一般是‘十一’之后,不少企業甚至暑假期間就已早早啟動宣講和招聘工作。”財大就業中心主任譚予絮告訴記者,目前,最先啟動招聘的外企已經大致完成招聘工作,近期主角多為國企。從本周開始,還將出現簽署就業協議的“小高潮”。按照市就業指導中心的工作日程,高校已經可以申領畢業生就業協議。此前,已經有不少同學紛紛去各校中心詢問,就業協議書何時發出。
【學生】
困惑一:要求三年一簽的企業增多了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今年不少企業將一年一簽改為兩三年一簽,有些還隨之調低了對應屆畢業生的薪資待遇,以控制成本,防范風險。不過在大多數人力資源經理看來,此舉并無太大意義。
某大型外企HR朱小姐認為,按照明年一月實施的新勞動合同法規定,勞動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滿三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兩個月,有些企業不愿將試用期減少到兩個月以下,所以只能延長合同期限,兩三年一簽不足為奇。但如果因延長合同年限而一味調低薪酬,不利于留住優秀員工,大多數企業不會采用這種方法。
困惑二:“勤于撒網”者為何收獲寥寥
最近在各校求職論壇當中,一口氣獲得三四個OFFER的“牛人”到處可見,不少同學因此產生錯覺:為何別人求職這么簡單,而自己費盡周折還無甚效果呢?
“企業招聘是分層次的,開學和‘十一’后一撥,近期至十二月一撥,明年三四月份又是一撥。學生求職也有對應層次,成績優異和證書多多的‘牛人’最先搶得先機,但這樣就不會影響其他同學接下來的擇業機會。”每年都會在近日到高校招聘的一位金融行業HR告訴記者,其實大部分求職同學手里都只有一兩個待定的機會,甚至仍然處于等待狀態。
【高校】
高校向企業贈送學生簡歷
在各所高校看來,就業形勢仍然不容樂觀。本市一些高校除了組織專場招聘會外,還想方設法推銷自己的學生。
上周五,上海大學在學生自愿的基礎上,從一萬多名畢業生中精心評選一小部分“首推畢業生”,將其資料匯編成冊。上大就業指導中心主任王佩華告訴記者,在洽談會上,校方把該冊推薦給用人單位挑選人才使用。此前,為了保證公正,校方還制定了《首推畢業生評選條例》。
11月23日,上海外貿學院也將舉行就業推薦會,向企業發出畢業生簡歷,這本簡歷將包括全體畢業生,此外還有一本便于搜索查找的光盤。如果企業看中了某位同學,打個電話或者發封郵件,就可以和該生聯系上。
【企業】
面試時要表現出忠誠度
距新勞動合同法正式實施還有一個多月,本市不少中小企業放慢了招人進度,處于觀望狀態,在上海中小企業人才交流服務中心副主任趙新魯看來,這是企業自我保護意識加強的體現,但間接也對大學生就業造成了一定影響。同時,現在大學畢業生忠誠度不夠,也打擊了企業招聘的積極性。
根據前程無憂最新出爐的調查顯示,工作不滿兩年的人,今年離職率在36%。企業成了“培訓基地”,前期投入的大量培訓精力打了水漂,從而對招收應屆畢業生心有余悸,所以不少企業今年明確表示不考慮應屆畢業生。
某大型國企人力資源經理屈小姐建議,今年大學生在簡歷準備及面試時要特別注重表現忠誠度,不要把關注點過多表現在薪資、戶籍等外在條件上,而要體現出對事業的熱愛,以誠信打動面試官。(作者:李征 李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