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下旬舉行的頒獎會上,陳默當場便將50萬元轉捐給了南星中學,這一舉動獲得了許多人的稱贊。對此,陳默表示非常感謝家鄉人對她的鼓勵,她十分感動,但這錢確實太多了,實在不敢自己一個人使用,所以才捐了50萬元給家鄉的學校,希望自己也能激發更多家鄉學子認真讀書,更希望自己轉捐的50萬元能給家鄉的教育做點什么,讓家鄉培養更多的人才。
基金會獎勵55萬元并不多?
“很多人認為獎勵55萬元太多了,但我們認為對于優秀的人才來說,這樣的獎勵并不多!”參與獎金討論的朱子祠基金會其中一個副會長吳啟超告訴記者,決定獎勵55萬元并不是一時沖動決定,而是經過了多次討論交流才最終確定下來的。
吳啟超說,最開始,基金會是提出給陳默10萬元獎勵的,但提出這一意見后,基金會的一些出資者都不干了,他們認為10萬元太少了。許多人認為,水頭這幾年的經濟發展非常迅猛,在南安慈善基金會,水頭企業家的捐款達4000多萬元了,而對一個全省高考狀元,怎么能給予太少的獎勵呢?這不僅和水頭的經濟不匹配,更不能體現水頭人對教育的重視程度。
經過多次討論后,基金會最終提出了55萬元這一獎勵金額。吳啟超告訴記者,在討論過程中,他們特意翻看了從明朝嘉慶年間開始的所有記載,發現幾百年來水頭鎮根本沒有人在科舉、高考中考過全省第一名。如今陳默給家鄉人帶來光榮,55萬元的獎勵并不算太多,水頭人也完全有能力給予陳默這樣的獎勵。
吳啟超說,獎勵后基金會又多方面聽取了一些水頭人的看法,大家普遍都反映55萬元獎勵才能反映水頭對教育的重視。許多父母也以此來激勵孩子,希望孩子們能樹立起信心,爭取更好的成績。不少水頭人甚至表示,如果水頭今后能再出這樣的全省狀元,也應該繼續給予更多的獎金鼓勵。
□各方爭鳴
獎勵帶動了社會氛圍
陳斌(南星中學校長):全省30多萬考生,要出一個狀元真的不容易,在教學方面來講,有時候也是可遇不可求的。對狀元進行獎勵,其實也是教育并鼓勵后來人沿著前面的路繼續前進,同時也帶動了整個社會的教育氛圍。目前我們整個社會對教育投入其實還是遠遠不夠的,這次陳默把50萬元獎金轉捐給學校,確實是件難能可貴的事,可以帶動更多人對教育的關注和重視。
巨獎可以激發學生自信
林先生(茶商):我們小時候是沒有讀書的機會,現在想讀書也來不及了。我經常鼓勵孩子要認真讀書,以后才能出人頭地。可孩子卻老拿“百無一用是書生”來反駁我,他總是說你看誰誰沒讀書以后也當老板,有時候我真不知道該如何解釋。這次高考狀元獲得68萬元獎勵,也給孩子帶來很大的震撼,他很感嘆原來優秀學生這么受社會重視。雖然我知道不能以金錢來衡量一切,但至少孩子已經改變想法了,這就足夠了。
高額獎學金是否要交稅?
蘇先生(廣告公司文案):國家規定個人偶然所得是要交納個人所得稅的,學生獲得高額獎學金,其實也是屬于偶然所得范圍。雖然學生還在讀書,沒有固定收入,并不是稅務局監管的重點,但依法納稅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因此,我就一直有個疑問:學生得到高額獎學金,是不是也應該交稅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