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新華網太原7月2日專電(記者 葉健、王昊飛)畢業歌即將唱畢,大學生就業形勢卻依然嚴峻。與往年不同的是,一些大學生開始由抱怨環境轉向自我反省。他們認為,生活方式決定就業,大學期間無心向學導致自身素質不過硬,是“就業難”的重要內因。
專家指出,一些大學生虛度光陰的背后,是目前我國大學職業意識教育缺位原因使然。
“悠長的假期”后遭遇就業困境
山西大學學生徐鵬非想到過找工作難,但沒想到會這么難。半年來,徐鵬非已經數不清趕過多少場招聘會,記不得投過多少份簡歷了,可除了接到屈指可數的幾次面試機會,多數都泥牛入海。畢業日益臨近,徐鵬非開始反思就業為什么這么難。
與大多數人一樣,徐鵬非一開始也把原因歸咎于客觀原因,諸如大學盲目擴招、企業用工制度不合理等等。然而,一次面試時,用人單位毫不留情地以他兩門專業課不及格為由,將他拒之門外的經歷提醒他,更多的原因需要從自身找。他認識到,大學沒學到東西,是他求職失敗的最大根源。
上網、看電影、談戀愛、睡懶覺、逃課,這5個關鍵詞概括了徐鵬非的大學生活。他說,一個學期中也就期末考試前學習一陣。且這段時間隨著年級的遞增而遞減:大一用一個月的時間復習考試,大二用兩個星期,大三一個星期,到了大四則干脆頭一天晚上臨時抱抱佛腳。其余時間,日子過得輕松、自由、安逸、悠閑,“像是一段悠長的假期”。他自嘲說現在有點“不學無術”,專業知識薄弱、沒有獨立研發能力、沒有社會實踐經驗……“這樣水平的我,找不到工作正常,找到才奇怪呢。”
記者走訪了太原、長春等地的高校后發現,“徐鵬非”不在少數。打牌、聊天、踢球……大學期間吃喝玩樂方式很多,共同點在于不學習或很少學習,結果導致自身素質達不到用人單位的要求而求職失敗的例子比比皆是。一些大學生在校園網內的論壇上發帖,稱為“墮落的大學生活懺悔”,跟帖者眾多。
記者發現,大四畢業生的“懺悔”并沒有讓低年級學生警醒。記者近日到吉林一重點高校新聞系大三學生吳旭強的寢室。雖然已是午后,但寢室門窗仍緊閉,3人仍在蒙頭大睡。吳旭強告訴記者,寢室這3人是標準的大洋彼岸作息,白天睡大覺,晚上打游戲,吃飯叫外賣,考試靠突擊,上課次數屈指可數,一學期下來老師都認不全。吳旭強說,這3人的生活是大學生中較為極端的一種,他們平時很少談將來的工作,說“才大三,還不急吧”。
職業目標模糊是“墮落”之源?
資料圖片
記者在已參加工作的06屆畢業生中作過一次隨機采訪,記者發現,就業較理想的人大多是大學生活積極主動,勤奮好學。而對工作不滿意的人則相反,大多是在大學期間自我管理能力差,沒把主要精力花在學習上。
吉林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呂麗華將這一現象總結為:生活方式決定就業前景。她認為,近年就業難確實有大學擴招等客觀原因,但就個人而言,大學4年的生活方式非常重要。4年堅持學習的學生多半有好出路,而以“混日子”為生活“主題”的學生,則多半會遭遇“就業梗阻”。
太原師范學院學生菅志偉認為,部分大學生無心向學是因為缺乏學習動力,而缺乏動力則是對將來感到迷茫的結果。換句話說,目前許多大學生對社會、職場所知甚少,不知道畢業后自己的職業方向,從而導致缺少學習、奮斗的目標。
太原師范學院教育學系主任韓偉指出,大學生缺乏清晰的職業定位,多數大學職業意識教育的缺位是重要原因。他舉例說,太原師范學院對學生職業意識的培養主要依靠班主任的自身經驗,而班主任大多沒有教師外的職業經歷。因此,“紙上談兵”的效果并不明顯。
韓偉認為,近幾年大學學習氛圍不濃,還與浮躁的社會大環境、中小學教育錯軌、大學教育嚴進寬出的教育制度等密切相關。他說,習慣了中小學十年圈養式教育的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較為薄弱,且剛剛過完高中3年的“苦日子”,一到自由的大學校園,生活混亂、無心學習的現象很難避免。
大學生培養職業目標宜早宜“雙管齊下”
大學期間不扎實學習的惡果顯而易見。去年進入太原一家事業單位工作的范磊明說,大學期間他雖是系里有名的“大玩家”,但靠些小聰明還是找了份好工作,他一度為此沾沾自喜。后來才發現,大學里不學習的后果,不僅是成績不好那么簡單,最要命的是養成了一種懶惰、不愛學習的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工作近一年,他還是沒調整過來,這嚴重影響了他的工作業績。
山西艾迪汽車檢測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光復說,他招聘大學畢業生更傾向于成績好的學生,曾有學生對此提出異議。但他的用人標準是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再學習能力、吃苦和敬業精神,分數高的學生不一定具備這些素質,但成績不好的學生具備這些素質的概率肯定低于前者。
那么,如何提高大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避免虛度4年?吉林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呂麗華等專家認為,在大環境、制度等方面短期無法改變的背景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培養大學生的職業意識,使之樹立職業目標,作好職業規劃,獲得勤奮學習的動力。
吉林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呂麗華說,一些大學生將自己的生活形容為“墮落”,實際上是對自己生活狀況不滿,并且反映出內心深處希望努力學習,積極生活的良好愿望。他們所缺的只是“路徑”,找到自己職業目標的路徑。
呂麗華說,學校應該幫助學生矯正“找工作是大四的事”的錯誤觀念,從大一開始,學生就應廣泛接觸社會,了解社會需求和用人要求,了解各種職業特點,找到適合自己的理想職業,并為此有的放矢地學習相關專業知識,增加知識儲備。學校應該通過班主任、輔導員向學生灌輸職業意識,開設職業規劃課程,舉辦就業經驗交流會,提供其他就業信息等多種途徑達到幫助學生就業的目的。
太原師范學院的菅志偉告訴記者,大二以前他對將來一片迷茫,生活也很頹廢,而在廣告公司實習了一個暑假后,眼前豁然開朗,他知道自己欠缺什么,以后該干什么,回到學校后如變了一人一般勤奮學習。如今他對一年后找到一份好工作充滿信心,認為那是水到渠成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