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從農民個人承擔較大教育成本,到在全國農村全部免除義務教育階段的學雜費;從均衡義務教育資源,到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建立健全國家獎學金、助學金制度,再到對6所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師范生實行免費……順著教育發展的脈絡,回望近年來我國教育政策的變遷,可以發現,教育公平的理念越來越清晰地體現出來。
與此同時,我們也應看到,實現教育公平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還有很多問題要解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此,我們絕不能掉以輕心,必須下更大的決心,采取更得力的措施。只有這樣,才能最終實現溫家寶總理所說的“讓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學,都能上好學”的目標,在全社會實現起點公平,為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目標打下良好基礎。
中國教育史上的里程碑
山東省菏澤市巨野縣巨野鎮8歲的小學生李妍,今年春季開學不用再交學雜費了,這使得面臨輟學的她重新背上了書包,小臉笑成了一朵花。
今年,全國有太多孩子像李妍一樣露出了如花的笑容。因為2007年春季開學,我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全部免除了學雜費。至此,經過多年努力,農村義務教育終于實現了人人有學上的目標。山東省老教育工作者王恩大說:“盡管在城市,義務教育免費還需要一個過程,但這已經在中國教育史上樹起了一座里程碑。”
從個人承擔部分教育成本到在全國農村全部免除義務教育階段的學雜費,這條路走了多年。
1986年頒布的義務教育法規定,義務教育階段免收學費。但由于財力有限,只得在義務教育法實施細則中提出可以收取雜費,而這種雜費實際上就是學費。可以收取雜費的規定,讓一些家庭尤其是農村家庭飽受經濟壓力。“義務教育不義務”,成為許多農民在學費重壓之下無奈的一句調侃。
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社會步伐的加快,近年來我國采取得力措施,一步一個腳印,取得了實質性成果。
從2005年起,免除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的書本費、雜費,并補助寄宿生生活費;從2006年春季開學起,全部免除西部地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2006年9月1日施行的新義務教育法將不收學費雜費作為一條重要原則予以確立;2007年春季開學時,在全國農村全部免除義務教育階段的學雜費……
義務教育在農村的真正實現,讓無數孩子從此可以無憂無慮地踏進校門。為此,江西省德興市中洲村小學的學生專門制作了“感謝祖國感謝黨”的橫幅并在上面簽名,以表達對這一政策的感激之情。專家們指出,這一政策從最大范圍內促進了義務教育的公平,對縮小城鄉之間義務教育發展差距意義非凡。
縮小差距,教育資源分配向“均衡”邁進
多年來,每到招生時節,許多家長想方設法托關系、找門路,拿著條子、票子“敲”重點學校的門。前兩年,浙江省溫州市一所名校的老師在新生的資料中發現了一個滑稽的事實:班里竟有15名學生家的門牌號碼是學校附近的一個廁所。原因只有一個:擇校。
擇校現象來源于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均衡。教育專家楊東平認為,我國在過去相當長時期內,選擇了走培養“尖子”的精英教育路線。多年來,層層設置重點學校的制度,加劇了基礎教育領域內部資源配置的失衡,導致區域內學校之間差距的拉大,造成了大批“弱校”、“差校”,并最終成為阻礙教育公平實現的一道“硬傷”。
近年來,這一問題已經引起高度重視,平衡義務教育資源成為各級政府和教育界的共識。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溫家寶總理鄭重承諾,要“讓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學,都能上好學”。這一承諾彰顯出國家對于平衡教育資源的關注。
2006年9月1日施行的新義務教育法,更是將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作為一項方向性要求確定下來,并明確了政府在促進教育均衡發展中的責任。法律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門應當促進學校均衡發展,縮小學校之間辦學條件的差距,不得將學校分為重點學校和非重點學校,學校不得分設重點班和非重點班。
山東省濰坊市教育局局長李希貴認為,這一法律,使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有了一道“金箍”:要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資源,尤其不能利用公共教育資源集中建設或支持少數窗口學校、示范學校。要積極推動學區內各學校優秀課程、優秀教師、實驗設備、圖書資料、體育場館等教育教學資源的共享。學校要均衡編班,均衡配置校內教育教學資源,不能以各種名義在校內分設重點班和非重點班。這一系列均衡化措施,既是方向性的,也是剛性的,明確了以后教育發展的目標。
扶困助弱,讓貧困家庭子女上好學
去年9月,濟南市外來務工者家庭的李龍揚高興地背上書包,來到濟南市匯波小學報到。“這里的學校比老家好多了,教室寬敞,操場也大,老師都和藹可親,我真高興能在城市里上學。”小女孩對記者說。
扶困助弱,是近幾年我國推進教育公平的又一引人注目的政策導向。
如為幫助農民工子女在城市里找到一張書桌,國家制定了“兩個為主”政策,即以流入地政府為主和以公辦中小學為主,各級政府為此還出臺了一系列措施;為給更多人提供受教育的機會,大力發展職業教育,2006年~2010年,全國將安排20億元專項資金,建成100所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此外,從2006年開始5年間,中央財政將安排40億元設立中等職業教育國家助學金,資助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全日制在校學生中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又提出兩項實質性的教育政策,引來一片叫好聲。一是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建立健全國家獎學金、助學金制度,為此,中央財政支出將由上年18億元增加到95億元,明年將安排200億元;二是在6所教育部直屬師范大學實行師范生免費教育。這是繼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之后,促進教育公平的兩件大事。
山東師范大學副校長王志民說,這兩個政策的決策背景是,上世紀90年代大學收費制度改革以來,學費上漲幅度較快,部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上大學難題凸顯。建立獎學金、助學金制度,可以保證大批學生不再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去學習機會。師范教育開始免費,可以吸引大批優秀生源加入教師隊伍,從而改變薄弱學校的落后面貌,讓人人都能上好學。這些政策的基本取向,是減少群眾的教育支出,努力營造尊師重教的氛圍,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和教育公平,最終實現“讓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學,都能上好學”的目標。 (記者 張曉晶 郭久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