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力引進高層次人才和山西急需緊缺人才,促進山西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山西省政府定于3月16至17日在北京海淀展覽館舉辦2007年北京招才引智大會。這是2004年以來,該省在北京第四次舉辦招才引智大會。3月9日上午,山西省政府在中央電視臺梅地亞中心召開了新聞發布會。
山西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薛延忠在會上詳細介紹了本次招才引智大會的情況。
薛延忠介紹說,山西省委、省政府堅持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新型能源和工業基地建設,不斷加大對外開放力度,積極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全省經濟效益和綜合實力大幅躍升,成為“十五”期間全國發展最快的省份之一。2006年,全省經濟社會繼續保持了平穩較快的發展態勢,地區生產總值完成4746.5億元,增長11.8%;財政總收入突破千億元大關,達到1048億元,增長38.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萬元大關,達到10027.7元,增長12.5%,農民人均純收入3180.9元,增長10%,實現了“十一五”的良好開局。與此同時,推出了實施煤炭行業“三大戰役”、壯大“八大支柱產業”、培育“三個企業方陣”、“兩區”開發、采煤沉陷區棚戶區改造治理等13項重大戰略舉措和布局,山西的經濟社會正在步入科學發展的軌道。
在此背景下,山西連續第四年在北京舉辦招才引智大會,吸引和凝聚更多的優秀人才到晉創業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和深遠的影響。
薛延忠強調:舉辦山西省2007年北京招才引智大會,旨在貫徹落實山西省第九次黨代會精神和“十一五”規劃提出的人才強省戰略,充分利用山西與北京緊臨、交通便利、文化相近的地緣優勢,發揮北京高校密集、科研院所集中、人才薈萃和人才層次高、數量大、門類齊全的優勢,借助晉京兩地在經濟發展、人才合作、項目開發、資源利用等諸多領域合作互補的優勢,由政府出面為用人單位招才引智搭建平臺、提供服務,并鼓勵和支持用人單位積極開展與北京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業在人才、技術、項目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引進一批高層次人才、急需緊缺人才,為建設新山西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
據薛延忠介紹,這次大會的主要內容有三項,一是宣傳山西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重點宣傳山西各級黨委、政府以及用人單位吸引人才的政策和辦法;二是組織進行人才與項目洽談對接;三是組織用人單位招聘各類人才。
此次招才引智大會由山西省人事廳、教育廳、科技廳、財政廳、衛生廳、國資委、國防工辦、環保局、中小企業局、省政府駐北京辦事處等部門具體承辦,全省11個市及省直有關部門組成17個代表團,組織610余家企事業單位參加。本次大會的人才需求,涉及清潔能源、煤化工、裝備制造、新材料、機械、冶金、輕工、特色農業、醫藥、旅游、教育、科研、環保、生態修復等多個專業和領域。計劃招聘引進各類人才達13000余人,其中高級職稱人才203人、博士生519人、碩士生1227人、本科生7000余人、其他人才4000余人。不少企業高薪聘請高級經營管理人才和科研攻關人才,中馳納米集團、山西省百利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還開出了百萬年薪的高價。
同時,大會還將組織2007年山西省20余家行政機關公開招考公務員的報名咨詢工作。
本次大會繼續推行“項目+人才”的引進方式。據悉,為籌辦好這次大會,全省各市及省直部門精心挑選了130余項需求信息,其中以高新技術引進為主的項目40余項,以資金引進為主的項目30余項。經過前期洽談對接,目前已有10余項達成合作意向。
大會期間,山西省環保局、太化集團將分別與清華大學有關部門簽署“環境保護全面合作”和“建設國家級污水資源全量循環利用示范工程”兩項協議;同煤集團將與分別與北京紫光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大連大學院士創業園簽訂關于“礦井水資源利用”、“超厚煤層安全高效開采技術”的合作協議等。
同時,大會共征集需求60項國外智力項目,涉及山西省“十一五”重點發展的能源、化工、冶金、制造、特色農業、生物制藥等產業和醫療、教育、環保、地質災害綜合防治等社會事業領域,目前已有12個項目實現對接。
本次大會將采取場地招聘與網上招聘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大會將設置240余個展位,并在山西人事人才網站設立2007年北京人才招聘大會網上報名系統。應聘人員既可以到大會現場參加應聘,也可以在網上報名和應聘。屆時還在北京各大人才市場,北京人才網、山西人事人才網、三晉人才網站和北京各高校網站上發布有關信息。同時,還專門設立高級人才項目洽談展位,為山西省重點項目、重點學科、重點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與項目對接洽談提供方便。
據介紹,大會將繼續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引進人才,可以正式調入、也可以采取兼職、短期聘用、定期服務、項目開發、科技咨詢等柔性流動的方式,“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住,但求常來”,以此為各類人才到山西創業發展提供便利。
山西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人事廳廳長邢燕芬主持了今天的新聞發布會。中央媒體、北京市媒體、山西省主要媒體及國(境)外媒體共70多家新聞單位出席了會議。(中國發展門戶網 王振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