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江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

2011年04月27日14:16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留守兒童 科學發展觀 文化創意產業 生產性服務業 硅襯底 鄱陽湖濕地 光伏產業 江銅集團 豐產竹林 鄱陽湖區域

第五篇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發展保障能力

堅持統籌布局、適度超前、安全環保、集約用地,加快推進以“兩核兩控”①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網絡化和現代化水平,不斷增強基礎設施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能力。

第一章建設全國重要綜合交通樞紐

適應高速公路時代、高速鐵路時代、高速航空時代的要求,以提高路網密度、提升線路等級為重點,推進陸、水、空各種交通方式一體化協調發展,構建安全暢通、便捷高效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第一節提升公路網絡功能

加快高速公路網建設,實施新增2000公里高速公路工程和高速公路擴容擴建工程,構建以“三縱四橫”②為主骨架,五條環線、兩條聯絡線、十八條地方加密線組成的高速公路網。實施4000公里國省道改造工程,國省道干線公路基本達到二級以上標準,完善提升“十縱十橫”③干線公路網,建立健全公路應急保障體系。因地制宜推進城區主通道及出城通道、中心城市軌道交通、城市組團快速通道、大運量地面公交系統建設。加強旅游公路建設,規劃并實施環鄱陽湖道路建設工程。在行政村實現通水泥(油)路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農村公路通達深度和通暢水平,擴大覆蓋面。到2015年,實現公路總里程突破18萬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超過5000公里,基本實現縣縣通高速,形成省會到設區市4小時、到周邊省會城市6至8小時的快速通道。

①“兩核兩控”:“兩核”指彭澤核電站、萬安核電站;“兩控”指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峽江水利樞紐工程。

②“三縱四橫”主骨架公路網:“三縱”指濟廣、福銀、大廣三條高速公路的江西段;“四橫”指杭瑞、滬昆、泉南、廈蓉四條高速公路的江西段。

③“十縱十橫”干線公路網:“十縱”指婺源-廣豐、浮梁-樂平-鉛山、景德鎮-鷹潭-瑞金-尋烏、鄱陽-撫州-瑞金、九江-南昌-吉安-贛州-龍南、虬津-南昌-撫州-資溪、武寧-高安-廣昌、靖安-新余-永豐-安遠、修水-宜春-永新、上栗-萍鄉-永新-大余十條南北走向公路;“十橫”指德興-景德鎮-九江-修水、德興-南昌-銅鼓、玉山-上饒-鷹潭-南昌-宜春-湘東、南城-撫州-新余-湘東、黎川-樂安-吉安-蓮花、廣昌-永豐-吉安-井岡山、石城-興國-井岡山、瑞金-贛州-大余、會昌-信豐、尋烏-全南十條東西走向公路。

第二節加快鐵路網建設

完善聯港出海、連接東西、貫通南北、安全便捷的鐵路通道網絡。重點建設客運專線、城際鐵路和重要站場,加快建設干線鐵路電氣化改造和支專線,形成對接長三角、珠三角、海峽西岸、武漢都市圈、長株潭城市群、皖江經濟帶的快速通道,構建便捷、大能力出海通道,逐步完善“五縱五橫”①鐵路網。到2015年,鐵路營運里程超過5000公里,高速鐵路超過2000公里,基本實現縣縣通鐵路,形成省會到各設區市2小時、到周邊省會城市3小時、進京5小時的快速通道。

第三節增強航空綜合功能

逐步形成以南昌國際航空港為龍頭的“一干七支”②機場布局,建成宜春明月山機場和上饒三清山機場,擴建井岡山機場和贛州機場,改造九江馬回嶺機場,積極推進贛東南機場的前期工作。加快機場配套保障能力建設,探索建立航空應急救援、航空旅游、工農業生產等多元服務的通用航空作業體系。依托南昌昌北國際機場,建設航空產業園。

①“五縱五橫”鐵路網:“五縱”指京九、咸寧-宜春(新余)-井岡山(吉安)-贛州、阜陽-景德鎮-鷹潭-汕頭、向莆、合福五條南北走向鐵路的江西段;“五橫”指滬昆、武漢-九江-南京、九江-景德鎮-衢州、衡陽-井岡山-南城-武夷山、韶關-贛州-龍巖五條東西走向鐵路的江西段。

②“一干七支”機場布局:“一干”指南昌昌北國際機場;“七支”指景德鎮、九江、贛州、井岡山、宜春、上饒和贛東南七個支線機場。

第四節提高港航通行能力

實施長江干流九江段、鄱陽湖、贛江、信江500公里高等級航道整治工程,提高航道技術等級,改善通航條件。建設九江、南昌港口樞紐及五河干流重要港口,完善重要港口疏港通道和其他配套設施,形成聯系緊密、運行高效、通江達海的內河運輸體系。到2015年,Ⅲ級以上航道達到790公里,高等級航道達標率74%,港口貨物吞吐能力達到2億噸,集裝箱吞吐能力60萬標箱。推進贛粵運河前期研究,加快九江港和南昌港一體化進程。

第五節促進綜合運輸服務一體化

推進客運“零距離”換乘、貨物“無縫化”對接,實現城際和城市公交運輸方式一體化銜接,建設布局合理、內外暢通、功能完善、銜接高效的綜合交通樞紐,增強樞紐對客流、貨流的吸納能力和對周邊地區的輻射能力。加快大型廠礦企業、工業園區、物流園區的聯絡線建設。積極推廣應用先進裝備技術,提高交通運輸信息化水平。優化運輸組織,創新服務方式,加強安全管理,保障運輸安全。

專欄8:交通建設重點工程

鐵路:建成杭長客專、合福客專、昌吉贛客專、武九客專、向莆鐵路、九景衢鐵路、鷹梅鐵路、衡茶吉鐵路、贛韶鐵路、皖贛鐵路新雙線、六安至景德鎮鐵路、九江至池州城際鐵路、皖贛鐵路電氣化改造和贛龍鐵路擴能改造等工程。開工建設贛州至深圳客專、合九客專、咸寧至宜春至井岡山鐵路、宜豐至新余至吉安鐵路、井岡山至贛州鐵路、衡茶吉鐵路東延工程等,做好岳陽至九江鐵路前期規劃研究工作。

公路:建成南昌至德興、永修至武寧、南昌至奉新、上饒至武夷山、瑞金至尋烏、隘嶺至瑞金、贛州至崇義、吉安至蓮花、龍南至贛粵界、九江長江公路大橋、良禾口(贛皖界)至桃墅嶺、奉新至銅鼓、德興至上饒、廈坪至睦村、尋烏至全南、撫州至吉安、廣昌至船頂隘、九江繞城、都昌(經星子)至昌九高速、資溪(經金溪)至撫州、南昌南外環、蓮花至萍鄉、吉安繞城、興國至贛縣、萬載至宜春、昌樟和昌九高速擴建等工程。

水運:建成贛江石虎塘航電樞紐、贛江(南昌~湖口)Ⅱ級航道整治工程、贛江(石虎塘~神崗山)Ⅲ級航道整治工程、信江渠化航道整治工程;建設贛江永泰航電樞紐、信江八字嘴航運樞紐。九江港重點建設城西港區、湖口港區。南昌港重點建設國際集裝箱碼頭擴能工程、龍頭崗綜合碼頭、樵舍港區、昌東港區。

民航:建成宜春明月山機場(4C級)、上饒三清山機場(4C級)支線機場,擴建井岡山機場和贛州機場,改造九江馬回嶺機場,推進新建贛東南機場的前期工作,研究一批通用機場。

重要樞紐:建設南昌綜合交通樞紐,建成南昌、九江、贛州、吉安、宜春、新余國家級公路樞紐工程,建設南昌港口綜合交通物流園,建設南昌、鷹潭、九江、贛州、景德鎮和上饒等鐵路樞紐工程。

第二章增強能源支撐能力

堅持適度超前、因地制宜、以電為主、多能互補,統籌利用省內外資源,增強能源供應能力,加快能源結構調整,構建安全、穩定、經濟、清潔的現代能源產業體系。

第一節優化發展傳統能源

推進常規火電“上大壓小”工程,淘汰和改造低效率、高能耗、高排放的現役機組,建設一批高效環保機組,優化火電結構和布局。高效開發利用水電資源,促進小水電健康有序發展。加大省內煤炭資源勘查開采力度,鼓勵省內企業到省外、境外勘察開發煤炭資源,建設儲配煤基地和煤炭運輸通道,有效保障煤炭供應。有計劃、有重點建設熱電聯產和分布式能源。到2015年,全省統調電力裝機容量達到2000萬千瓦,電力供應能力力爭達到3000萬千瓦。

第二節積極發展新能源

加快推進核電建設,基本完成彭澤帽子山核電站一期工程,配套建設洪屏抽水蓄能電站,積極開展萬安核電站前期工作,力爭“十二五”后期開工建設。大力發展風電,重點開發鄱陽湖區域風能資源,積極發掘九嶺山、武功山等高山風電場潛力。適度發展太陽能發電,多元化利用生物質能,因地制宜發展農村能源,積極開發地熱能。到2015年,核電裝機容量達到250萬千瓦、風電裝機容量達到80萬千瓦、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5萬千瓦。

第三節完善能源輸送網絡

加快建設特高壓電網,完善500千伏電網主網架,擴大220千伏電網覆蓋面,推動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加快與川氣東送、西氣東輸二線配套的1000公里省天然氣管道建設,建成輻射設區市中心城區的城際輸氣管道及沿線縣城供氣管道,配套建設天然氣儲備設施、壓縮天然氣(CNG)加氣母站。提高成品油管道運輸能力,完善成品油管道運輸工程及配套設施。到2015年,建成覆蓋全省的以特高壓及500千伏電網為主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堅強智能電網,城市天然氣管網覆蓋率達到60%,力爭實現設區市中心城區成品油管道全覆蓋。

專欄9:能源建設重大工程

火電:建成景德鎮電廠1×60萬千瓦級機組、九江電廠四期1×60萬千瓦級機組、貴溪電廠三期1×60萬千瓦級機組、安源電廠2×60萬千瓦級機組等一批上大壓小火電項目,力爭新開工常規火電600萬千瓦。

核電:建設彭澤帽子山核電站一期工程2×125萬千瓦機組,力爭開工萬安煙家山核電站一期工程2×125萬千瓦機組。

水電:建成峽江水電站4×9萬千瓦機組、洪屏抽水蓄能電站4×30萬千瓦機組、石虎塘水電6×2萬千瓦機組和井岡山水電13.8萬千瓦機組等水電項目。

電網:建成上高錦江等500千伏變電站7座,擴建夢山等500千伏變電站4座;建成井岡山茨坪等220千伏變電站62座、開關站2座;擴建王舍等220千伏變電站25座。

石油管道:建設蘭鄭長成品油管道江西支線,樟樹-撫州-鷹潭-上饒和樟樹-吉安-贛州成品油管道。

分布式電站和熱電聯產項目:建設九江城東港區等一批分布式能源站項目,建設新干、樟樹鹽化工基地及南昌和上饒等一批熱電聯產機組。

天然氣管道:建設省天然氣管網一期工程支線項目和省天然氣管網二期工程,建成輻射所有設區市中心城區的省內城際輸氣管道及沿線縣城供氣管道,配套建設天然氣儲備設施及壓縮天然氣(CNG)加氣母站。

新能源:建成老爺廟4.95萬千瓦機組以及皂湖、吉山、蔣公嶺和九嶺山等一批環鄱陽湖區域和高山風場,建設一批綠色能源示范縣。

煤炭:開工建設新余市花鼓山礦區梅山南西井、萍鄉礦區白源北井、蓮花礦區小江井、豐城礦區泉港-南神嶺井。建設九江、南昌、萍鄉儲配煤基地。

第三章強化水利安全保障

統籌兼顧防洪與抗旱、生產與生活、開發與保護、當前與長遠,把水利作為基礎設施建設的優先領域,建立水利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突出加強薄弱環節建設,大力發展民生水利,加快構建調控有力、配置合理的現代化水利保障體系,確保防洪安全、飲水安全、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

第一節健全防洪減災體系

抓緊建設一批流域防洪控制性水利樞紐工程,不斷提高調蓄洪水能力,力爭開工建設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建成峽江水利樞紐工程,新建浯溪口等一批大中型水庫。完成規劃內病險水庫、大中型病險水閘除險加固,加快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步伐,盡快消除水庫安全隱患。提高鄱陽湖和“五河”主要圩堤防洪能力,基本完成重點中小河流和江河主要支流重要河段治理,實施萬畝以上堤防達標工程。加強城鎮防洪排澇設施建設,提高設防中心城鎮防洪能力。推進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實施五河尾閭疏浚、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抗旱水源和節水改造工程,加快大中型排澇泵站建設和改造。加強防洪抗旱非工程措施建設,建立洪水風險管理體系,加強水文測站建設,完善防汛抗旱指揮系統和洪水預警預報系統,全面完成山洪災害易發地區預警預報系統建設。

第二節優化水資源配置

逐步建立用水總量控制制度和用水效率控制制度,強化水資源統一調度,保障生活、生產和生態環境用水安全。加強城鄉水資源統一管理,對城鄉供水、水資源綜合利用、水環境治理和防洪排澇等實行統籌規劃、協調實施,促進水資源優化配置。加強水源工程建設,提高水資源時空調控能力,加快推進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中心城市應急水源和缺水地區中型水庫水源工程,開工建設新余白梅等骨干水源工程。建設重點區域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基地,顯著提高雨水、洪水等非常規水源利用,開展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設。基本建成水資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體系,到2015年,新增總供水能力約35億立方米。

專欄10:水利建設重大工程

重大水利樞紐工程:積極推進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進程,工程集生態環境保護、水資源綜合利用、水利血防等效益于一體,以“調枯不控洪”的方式實現對鄱陽湖枯期水位的控制,以達到湖區灌溉、供水、生態環境保護、航運、水利血防、旅游、水景觀等工程建設效益。建成峽江水利樞紐工程,工程以防洪、發電為主,兼有航運、灌溉、養殖等功能,水庫總庫容11.87億m3,防洪庫容6.0億m3;電站裝機容量360MW;灌區控灌面積32.95萬畝。建成浯溪口水利樞紐工程,工程以防洪為主,兼顧供水、發電等,防洪庫容2.96億m3,總庫容4.27億m3;電站裝機容量30MW。

防洪減災工程:實施萬公里標準堤防和蓄滯洪區建設,實施鄱陽湖和“五河”重點河段防洪整治工程、五河尾閭疏浚工程以及納入全國規劃的222條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完善城鎮防洪體系。

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續建廖坊灌區,改造贛撫平原灌區、潦河灌區、柘林灌區、袁惠渠灌區、南車灌區、錦北灌區、七一灌區、鄱湖灌區、豐東灌區、袁北灌區、章江灌區、饒豐灌區、白云山灌區、貊皮嶺灌區、萬安灌區、藥湖灌區、東谷灌區、共庫灌區,改善灌溉面積191.11萬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311.2萬畝。

病險水庫、水閘除險加固工程:全面完成國家規劃內666座小(1)型病險水庫、省規劃內6000座小(2)型病險水庫應急工程,實施國家規劃內141座大中型病險水閘除險加固工程,使其防洪標準和工程安全狀況達到國家標準,實現水庫、水閘安全運行。

氣象防災減災綜合保障工程:建設全省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與應急響應系統、省市縣三級公共氣象服務網絡,氣象信息覆蓋率在95%以上,公眾滿意率在90%以上,氣象災害損失占GDP的比例下降到3%以下。建設氣候變化綜合觀測網、鄱陽湖氣候與生態遙感監測中心、氣候變化監測評估中心。建設贛州飛機人工增雨作業基地、3個人工增雨重點作業區。對93個基層氣象臺站探測環境和基礎設施進行改造。

第四章健全信息通信網絡

突破區域、部門、行業界限,合理布局傳輸通道,整合資源,加快信息通信基礎網絡建設,加強信息通信安全保障,大力推進電子政務、電子商務和物聯網的發展,推動經濟社會信息化。

第一節加強通信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建設新一代移動通信網、下一代互聯網和數字廣播電視網,形成超高速、大容量、高智能國家干線傳輸網絡。部署光纖寬帶網絡建設,推進寬帶信息網“最后一公里”和寬帶互聯網建設,加快有線電視廣播網絡數字化整體轉換和雙向化改造,大力推進光纖入戶。重點實施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智慧工程、政務網“鄉鄉通”、“信息通信村村通”和“信息下鄉”等工程。完善郵政基礎設施,實施“村郵戶箱”工程,實現全省鄉鎮郵政服務網點全覆蓋。加快推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三網”融合。加快應急廣播體系建設。

第二節提高經濟社會信息化水平

加快建設重點領域、重點單位公共信息資源庫和業務系統,有序推進金字系列信息系統建設,加快黨委系統信息化建設,構建全省涉密電子政務內網平臺。完善網絡行政審批、信息公開、網上信訪、電子監察和審計體系。積極推進電子商務基礎平臺及服務系統建設,建立“信用江西”企業及個人信用認證系統,加強數字認證(CA)系統應用,保障電子商務安全。完善網上一體化支付平臺,暢通交易渠道。大力實施農村信息化工程,加強農村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建設,促進信息通信網絡向農村延伸,完善農村信息服務站(點)建設,提高農情、農資、市場信息和災情預報服務水平。穩步推進全省物聯網發展和應用,建設物聯網應用示范工程。開展地理省情監測服務。

第三節保障網絡與信息安全

健全網絡與信息安全法律法規,完善信息安全標準體系和認證認可體系,實施通信網絡和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風險評估等制度。強化信息安全監控,開展安全可控關鍵軟硬件應用試點示范和推廣,加強網絡與信息安全基礎設施、安全應急體系和應急技術手段建設,保障信息通信基礎網絡和重點信息系統安全。

專欄11:信息化建設重大工程

社會保障一卡通工程:以省政務信息網為平臺,以金保工程二期為基礎,以“一卡通”為目標,按照“部門職能不變、上下左右兼容、政府補貼進卡、全省鄉鎮通用”的總體要求,推進財政、衛生、民政、社保等領域跨區域信息共享、協同辦理和有效銜接,實現全省參保人員“人手一卡、一卡多用、全國通用”。

全省自然資源和地理空間基礎信息庫工程:以省政務信息網為依托,有效整合、充分利用我省各種自然資源和地理空間基礎信息,采用一個主中心、多個分中心,分布式與集中式相結合模式建設,實現為黨政領導、管理部門、企業和社會公眾提供科學決策、應急指揮、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資源環境監察等信息服務。

全省公共資源交易系統工程:以省政務信息網為依托,按照統一交易流程、統一交易軟件、集中進場交易、共享評標專家、全程電子監察的原則,開發標準統一、功能完備、技術先進、安全高效的全省公共資源交易系統,承載各級政務部門的工程招標、政府采購、土地出讓、產權交易等業務。為企業和社會提供在線申請、在線咨詢、結果反饋、政策查詢等高效、便捷、安全公共服務。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智慧工程:以3G、寬帶網為基礎,以物聯網、云計算等平臺為依托,推廣40余項智能化應用,為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構建生態環保、交通運輸、低碳產業、社會運行四大智能化體系,輻射帶動11個設區市和共青城共12個無線化、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智慧城市群”建設。

第三代移動通信網絡(3G)建設工程:推進3G網絡建設,全面提升3G網絡質量,加快3G的演進升級,實現3G網絡覆蓋至所有行政村。

光纖寬帶網絡建設工程:以光纖寬帶為重點,加快信息網絡的寬帶化升級,基本實現城市光纖到樓入戶,農村光纖到行政村。

通信傳輸骨干網建設工程:新建南昌至杭州、至合肥、至廣州,贛州至廈門4個波分復用傳輸系統;擴容南昌至杭州、至惠州、至武漢、至福州、至長沙、至合肥、至深圳、至九江,九江至蕪湖9個波分復用傳輸系統;新建萍鄉至長沙、贛州至廈門2條光纜傳輸線路。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大江網—江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