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已經無法擺脫“高油價”的困擾,現在又面對“高糧價”的挑戰。對人類來說,油貴了,可以少開車或不開車,而肚子總挨餓卻是致命的。
英國媒體近日報道了“世界糧食庫存儲備已減少到歷史最低的57天”,這一消息讓很多人腦子里有一種“自己家突然變得空了”的感覺。人類已經無法擺脫“高油價”的困擾,現在又面對“高糧價”的挑戰。對人類來說,油貴了,可以少開車或不開車,而肚子總挨餓卻是致命的。世界糧食問題不僅重要、復雜,也存在著很多不確定性和不均衡性。正像歐美國家有那么多大胖子但非洲還有人在挨餓一樣,世界上也有糧食生產充足、忙著出口的,也有要靠國際救援的國家。發達國家還提出了使用生物能源的概念,但代價是:按美國目前的技術水平,1英畝農田所產玉米只能提煉875加侖燃料乙醇,一輛北美最普通的家用吉普加滿一箱油上下班只能開幾天,卻需耗用200公斤玉米,相當于非洲窮國布基納法索一個成年男子一年的口糧。俗話說“民以食為天”,聽到這樣的對比,人們在擔心:全球糧食安全形勢究竟如何?人類該如何應對?
冷戰后已鬧了5次糧荒
英國《衛報》近日報道,世界糧食庫存儲備只有57天,和1962年歷史最高水平 81天相比下跌30%。與此相應的是糧價和食品價格的飆升,這對貧困國家來說,簡直就是場災難。在布基納法索,一個圓面包的價格已由2005年4月的25 西非法郎升至120西非法郎(1美元約合505西非法郎);在科特迪瓦,一公斤牛肉的價格在短短幾天內從1300西非法郎攀升到1800西非法郎。
提到糧食危機的根源,很多人第一感覺是:因為全球變暖帶來的干旱和洪水等自然災害增多,還有土地沙漠化嚴重導致耕地減少。俄羅斯《晨報》今年9月一篇題為《全球恐慌:地球面臨饑餓威脅》的文章已經提醒世界說,異常天氣正在頻繁影響農業生產,加拿大、澳大利亞、烏克蘭等產糧國的收成今年都減少了。
實際上,世界糧食問題并不是這么簡單就能說清楚的。有專家認為,低儲備和高消耗的碰撞,是導致糧荒頻發和糧價高企的禍根。整個冷戰期間,全球大規模糧食危機僅發生一次,而冷戰后卻已發生5次便是最有力的證明。二戰結束以來,全球糧食產量增速遠高于人口增速,但糧荒仍不時威脅世界糧食安全,關鍵在于人均糧食消耗的瘋狂增長:據統計,在過去45年里,世界糧食消耗從每天230萬噸增加至每天560萬噸,增幅達149%。冷戰期間,敵對陣營各國為確保糧食安全,大量囤積儲備糧。上世紀60年代末,歐美主要國家糧食儲備可供其國民消耗80.9 天,美國更高達103天。冷戰后,各國普遍認為保持大規模糧食儲備不經濟、無必要,導致糧食儲備的直線下降,并最終出現如《衛報》所言“糧食儲備危機”。
全球糧食生產“貧富不均”
事實上,這種“全球糧食安全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為的。全球糧食產量很不平衡,糧食安全真正受到致命威脅的,是以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為代表的窮國。長期以來,2億左右非洲貧民依靠外來糧食供應維生。在糧食產量上,美國、澳大利亞、巴西等國居壟斷地位,僅美國一國,糧食年出口量所占全球份額常年穩定在35%左右,其中小麥更高達60%。世界糧食庫存急劇下降的消息并沒有引起普通美國民眾的注意。在華盛頓一家大型倉儲批發超市里,《環球時報》記者問一位買雞蛋的女顧客,她感覺價格漲了一些,但說不清漲了多少。當記者告訴她美國農業部的預計是雞肉零售價格比去年上漲10%、雞蛋上漲21%,牛奶上漲14%時,她顯然感到很吃驚,畢竟糧食安全危機離美國人遠了點。
美國專業人士對世界糧食儲備大量減少的反應是“危機已經開始”。美國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長萊斯特?布朗博士曾長期任美國農業部高級顧問,目前還是中國社科院的名譽教授。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當今世界正面臨一場日益逼近的糧食危機,而且是前所未有的危機。歷史上歷次糧食危機的罪魁禍首都是氣候異常導致的各種自然災害,這次危機產生的原因則是多重的,包括灌溉水源的匱乏,糧食作物用于燃料生產以及人口增長、需求上升等。這些因素結合起來使危機更加復雜化,因為即使市場這只“無形的手”也無力改變水資源及人口的現狀,實現自動調整。他預言世界谷物的價格走勢,就像石油價格由低到高的發展一樣,正處于上升期的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