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應對養老金缺口?
在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越來越明顯的當下,延遲退休這一政策的改變很容易讓人產生第一反應:這個政策的改變是為了應對我國養老金缺口。
根據其他媒體報道的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底,養老金個人賬戶本應有資產19596億元人民幣,實際上卻只有2039億元,缺口達1.76萬億元。而早前世界銀行一份研究報告說,按照現有制度模式,在未來60年我國養老金的收支缺口將高達9萬多億元。
不過,呂井海提供給記者的數據并不支持以上說法,每年的總收支是略有盈余的。呂井海說,從人保部的官方數字來看,2011年,全國城鎮養老保險金總收入是1.689萬億,征繳的為1.39萬億,各級財政補貼是2000多億,全年總支出是1.27萬億,歷年來累計結存的是不到2萬億。
呂井海認為,從這一組數字上看,目前提出延遲退休不是應對養老金缺口,并且長期來看也不完全是。
養老金的歷史遺留問題,要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初,我國的養老金統籌是從80年代末開始,雛形誕生于類似勞動服務公司的載體。那時,集體企業沒有保險,國有企業是有退休制的。小的企業支付不了退休金,便組織起來成立一個保險基金。真正開始大規模范圍實行養老保險制度是在國有企業全面實行養老保險之后。呂井海介紹,養老金的支付能力和工資有很大關系,那時候國家財政也不富裕,拿不出錢來,制定模型的時候就選擇了這個模式--用"后面"的人去養"前面"的人。"后人養前人",這種模式本身就是帶有缺陷的。國家的歷史欠賬問題就暫時由這種模型承擔起來了。之后,政府在不斷探索,各級財政的補貼,變現一些國有資產去補貼基金。
這種后人養前人的辦法,從目前的數據看依然還是新交的錢來支付養老金的發放,也就是說個人的養老金賬戶是空的。歐洲大部分國家都是這種模式,而這種模式的風險就是政府擔著,也就是說,國家不垮,這部分應該沒有問題,國家有什么風吹草動,這一塊是最沒有保障的。"毫無疑問,老齡化社會的提前到來肯定是加重養老金缺口的一個關鍵因素。另外,整體經濟的不景氣會更加重這個缺口。主要依靠個人繳納8%和單位20%,如果經濟不景氣,那么整個工資降低了,基數降低了,就業崗位減少了,企業關了,人員裁了,那么養老基金來源是成片的減少,這是最關鍵的問題。所以要趁著經濟還好的時候未雨綢繆。"呂井海說:"長期來看,我們經濟的平穩增長,有個穩定的經濟大環境,才是養老金充足富余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