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大量撤出必然造成股市下跌 屬正常波動不應懷疑宏觀經濟穩定性
隨著盛夏的氣溫一天天升高,股民的希望卻幾乎跌到冰點,滬深兩市出現暴跌,半年累計跌幅超過25%,市值蒸發近2.5萬億元,成交量也是連創地量,曾經動輒千億元的滬市A股日均成交量萎縮至四五百億元。股市為何一跌再跌?在中國經濟企穩向好的背景之下,股市到底怎么了?
房控政策成“跳水”導火索
影響本輪股市下跌的原因有很多,有國外金融事件的影響,比如希臘債務危機等,也有國內貨幣政策、樓市政策等原因。那么,股市下跌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專家學者眾說紛紜。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認為,股市的下跌,最先源于地產調控政策的密集出臺導致地產板塊跳水。
除了房價嚴控政策的因素影響外,資金流動、信貸、政策模糊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
著名經濟學家成思危認為,最近股市下跌的原因除了房地產股下跌外,再一個就是資金的撤出,中國股市是資金驅動起來的,資金大量撤出必然造成股市下跌,股市有資金和信息交換才能保持穩定,如果股市資金徑流量是負的,它必然會下跌。
銀河證券的分析師李晶說,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國家信貸政策的收緊,“今年央行已經多次上調存款準備金,而且還有加息預期,這也是股市差錢的原因。另外農行上市融資,股指期貨的發行,都會對股市的成交量造成影響。”另外,李晶認為:“經濟政策比較模糊,多數機構都處于觀望的狀態,他們不知道以后的經濟走勢會向什么方向發展,也不知道國家將采取什么樣的經濟政策,刺激措施去年已經陸續出臺,現在還處于消化階段。在這種不明朗的前景下,沒有人會冒進。”
是股指期貨引發了股市大跌?對于這一說法,專家給出了否定的答案。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賀強教授分析,決定股市漲跌的是基本面和宏觀政策,而非股指期貨,這兩者沒有任何關聯。即使沒有股指期貨,本輪下跌也不可避免。
無須過分擔憂宏觀經濟
股市有“經濟晴雨表”之功用。今年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和上市公司報表顯示,中國經濟增長領先全球,上市公司業績增幅領先全球。中國經濟已企穩向好,但股市卻停不住地下跌,這會對宏觀經濟產生怎樣的影響?
有專家表示,如果股市的財富效應消失,會影響到整個經濟的運行。因為股市的下降直接導致的就是居民收入的下降,會影響到居民的消費,并且會影響到居民消費的一些預期,這就會直接導致消費增速出現下降,影響到整個經濟的運行。
中國人民大學證券與金融研究所所長吳曉求說:“股市這一次下跌應該多少有些不太正常,首先是對宏觀經濟緊縮的一種擔憂,尤其是對加息的擔憂。”
但大多數專家表示,股市目前的下跌屬經濟正常波動,不能以此懷疑宏觀經濟的穩定性。
中信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諸建芳說,從股市的短期運行來看,牛市與熊市的轉換總是在不斷進行,“牛”來“熊”往是一種正常的狀態,無論房地產調控還是加息預期增強,出發點都是防止出現資產泡沫和惡性通貨膨脹。即使這種調整會打壓某些板塊的股價,這也是一種正常回調。
中證投資公司首席分析師徐輝指出,投資者沒有必要因為市場的持續下跌,而對A股市場前景看得太淡,事實上現在很多股票已經物有所值。長期看,股票是諸多投資品種中最好的選擇。現在情況已經很明顯,經濟下行的因素是推動股市下跌的主要原因,但因為股市估值已經接近歷史低位。從歷史的情況來看,股市不一定要等到經濟下行周期的結束才見到底部;反而有可能在經濟下行的下半場某個時段出現底部。所以,普通投資者所能夠做的,一方面是對于具有長期投資價值的優質股票,可以完全不理會股價的短期調整;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市場的調整,發掘有潛力的上市公司,耐心等待買入時機的到來。
多方開拓市場資金來源
對于目前該如何拯救股市,有學者給出了一些建議。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說,股市下跌,從根本上說是整個市場資金出現失衡。股市中總是有錢要進來,也有錢要流走,但流走的快過流入的,股市自然要下跌。在這個問題上,如果有關方面能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大股東能夠進一步增持,社保基金、保險基金、公募基金提高入市比例等等,多方開拓市場資金來源,使得融資速度和引資速度相匹配,就更有利于市場的穩定。
復旦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主任謝百三認為,大家應該一起想一些辦法,開一些聽證會,爭取把股市穩定下來。他主張以基本分析為主,看股市一定要懂宏觀經濟。(劉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