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勞工顧慮重重
“哪有這樣的好事兒,讓老板和俺心平氣和地談論工資?”記者在北京南三環附近問一位正在路邊拆墻的農民工,愿意不愿意和老板就自己應得工資討價還價,這位操著河南口音的男子說:“討價不討價咱好說,干完這活兒,把工資立馬全給俺就中!”這位任姓男子,家在河南駐馬店,由于包工頭整天躲著不見面,他去年年底為追討工資甚至沒有回家過年。
農民工被欠薪的類似例子還有很多。常年介入勞工問題的北京市君祥律師事務所律師賈培紅表示,目前法學界認為,農民工不具有與其他主體相同的地位,其自身又缺乏較強的維權能力,是欠薪產生的主要原因。作為弱勢人群,農民工的特殊地位并未在法律上得到體現,欠薪更是缺乏專門的制度約束。建議新《工資條例》應對相關問題有所規定,比如為防止企業方故意推諉,當員工達到一定比例時,工資談判機制應自動啟動,違規者要受到相應懲處。
然而即使不是農民工,大多數企業職員也對和企業主談判提高工資疑慮重重,而且越是工作強度大時間長的企業,員工就越缺乏談判的勇氣。接受記者采訪的林小姐是河北人,大學畢業兩年,現在北京永安里附近一家留學公司工作。雖然工資不低,但是平均每天工作超過10個小時,周末也不能完全休息,這樣的工作強度讓林小姐每天上班都是強打精神。
“我真不想在這里干了,但是我和我男朋友兩個人過,他現在需要錢上學,我父母在老家也需要錢。我不但不敢辭職,每天工作也都小心翼翼,就怕領導不滿意。我從事的這個行業比較小,業內的老板大多彼此認識,如果不在現在這家公司干了,換家公司很不容易。老板能夠按時給我發工資我就很滿意了,哪里還敢再和他談判?”林小姐說。
在國內某知名網站工作的小李更是直接對記者說:“雖然我們這個工作挺累,但是由于是大公司,想進來的人有的是。如果我提漲工資,結果就只有當天被開除或者待公司找到能替我的人之后再把我開除兩種可能。”
原因配套措施不成熟
“從進一步規范工資分配的需要看,我希望(《工資條例》)能盡早出臺。但是就以前參與討論、調研的感受及目前各方面條件來看,今年很難出臺,可能要到‘十二五’初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工資研究所研究員狄煌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說。
據他介紹,《工資條例》計劃目前剛報送國務院法制辦,方案本身還在修改完善過程中。《工資條例》雖然早已成型并修改多次,但一些條款涉及的基本問題仍存在很多爭議,主要在工資的定義、調整范圍、決定及增長機制及工人加班工資基數、政府調控職能等方面仍缺乏共識。比如“納入到《條例》中規范管理的工資,到底包含哪些內容?是整個職工薪酬的概念,還是僅僅為貨幣工資的概念。”
更關鍵的則是相關配套措施的不成熟。“比如工資協商時,如不能直接采用集體協商,能否要求用人單位必須采用其它平等協商共決的辦法?用人單位要承擔什么樣的責任和義務?勞資雙方談不攏怎么辦?不能罷工,又由誰來作最終裁決?三方協調機制能否參與其中?解決這些基本問題都需要時間。”狄煌說:“另外為保證工會組織獨立工作,以便更好地代表職工利益,需建立相關的配套措施。譬如工會成員或其他代表在任職期間不得解雇或制裁等,其工資或活動經費來源最好由用人單位交地方或行業工會然后由其代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