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改革,仍任重道遠。資料圖片
辭舊迎新算算賬,收入還是大伙兒最關心的事。
錢袋子夠不夠鼓?干得多能不能掙得多?低收入群體有沒有受到充分關注?近段時間以來,我們連續推出收入分配專題報道,記者零距離走訪城市白領、打工者、教師、企業主、農民、環衛工人、出租車司機、社區工作者、醫院合同工……從不同角度真實反映了普通百姓收入現狀。
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是一項牽動全局的改革,需要上下各方共同思考,付出艱苦努力。百姓生活版祝讀者朋友在新的一年,腰包更鼓,日子更有奔頭,生活更加多彩!
——編 者
主持人: 記者 杜海濤
嘉賓: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鄭功成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工資研究所所長 蘇海南
■“兩個偏低”都與經濟結構有關
主持人:收入分配問題,大家普遍關心。您認為分配關系不合理、居民收入差距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蘇海南:分配關系不合理,從表面上看是收入問題;從根子上看是經濟結構不合理、體制改革不到位造成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加大國民收入分配調整力度作為經濟結構調整的一個重要內容,抓住了問題的關鍵。
當前,分配結構的失衡主要表現在“兩個偏低”:即居民收入占國民收入的比重偏低,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這都與經濟結構有關。比如,由于投資、出口、消費比例不協調,一、二、三產業結構不合理,造成勞動力結構不合理。改革開放以來,雖然我國第三產業發展迅速,在國民經濟中占比已從最低時的21.6%升到40%以上,但仍遠低于發達國家70%左右的水平。大量一產富余勞動力被擠進二產,造成二產勞動力供過于求;在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下,財富增長相對緩慢。
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必須著眼于整個經濟結構,從調整相關經濟結構和深化體制改革著手,調整出口、投資、消費等重大比例關系。通過變粗放型生產方式為集約型,促進產業升級換代、推動產品由低端進入中高端、壓縮過剩產能等來提高生產效率;通過大力發展三產擴大就業,減輕二產人力資源市場過度競爭,強化產業工人協商工資增長的地位。這是一個龐大的復雜工程,也是一個長期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