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保護性耕作發展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工作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見》(中發[2005]1號)要求“改革傳統耕作方法,發展保護性耕作”。
《國務院關于做好建設節約型社會近期重點工作的通知》(國發[2005]21號)要求編制實施保護性耕作規劃。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中發[2006]1號)要求“繼續實施保護性耕作示范工程和土壤有機質提升補貼試點”。
國家發展改革委《全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提出:“改革耕作方法,發展保護性耕作”。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建設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若干意見》(中發[2008]1號)要求“繼續實施保護性耕作項目”。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出,要“鼓勵農民開展土壤改良,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和保護性耕作,提高耕地質量,大幅度增加高產穩產農田比重”。
第二章 工程建設的意義及必要性
一、發展保護性耕作的意義
對于一個農業和人口大國,糧食安全是直接關系到社會穩定的頭等大事。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發展,農業生產力水平及糧食產量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但是,長期對土地進行掠奪式經營的生產方式,使得耕地質量下降,水資源緊缺,旱情趨重,農業生態環境惡化,嚴重影響我國糧食生產和農業可持續發展。
統計表明,我國耕地總體質量不高,中低產田比重大,主要糧食產區地力下降,土壤有機質含量低;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無灌溉條件的旱地約占耕地面積的60%,地下水超采嚴重,全國因干旱減產造成的損失約占各種自然災害總和的2/3;土地荒漠化趨勢加重,水土流失總面積達356萬平方公里,每年因風蝕水蝕受損的耕地面積約1萬平方公里,農田揚塵加重,因風蝕沙化損失的土壤有機質以及氮、磷、鉀等有效成分高達5590萬噸,土壤養分流失嚴重;長期大量使用化肥,農家肥和有機肥施用量減少,導致土壤地力不斷下降。我國的實踐證明,保護性耕作具有保護農田、減少揚塵、抗旱節水、培肥地力、提高單產、降低成本、增加收入等多種作用,在應對和緩解上述問題方面具有明顯效果。
在我國加快發展保護性耕作,有利于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對保障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任務和戰略目標的順利實現,促進現代農業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實施保護性耕作工程建設的必要性
(一)是引導農民了解和采用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有效方式
國內外實踐表明,農民接受保護性耕作需要一個過程。發達國家受教育程度較高的農場主一般需要5~7年的試驗示范,才能將保護性耕作轉變為自覺行動。我國農民整體受教育程度較低,接受新事物、掌握新技術的意識不強、能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保護性耕作推廣應用的難度。因此,需要建立一批保護性耕作示范區,對農民加以培訓、宣傳、引導,促進我國保護性耕作走上快速發展道路。本規劃通過政府引導,以農民為主體,開展工程區建設,在注重項目區農民采用保護性耕作技術建設工程區的同時,具有向工程區周邊農民宣傳保護性耕作優越性的作用,引導農民自覺走上保護性耕作發展道路。
(二)是提升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與服務能力的重要措施
農業機械是保護性耕作的技術載體,需要農機農藝等多技術協作。農機和農藝技術公共服務是發展保護性耕作的重要保障,是推廣保護性耕作的重要環節,是加快改變農民傳統生產觀念、引導農民接受保護性耕作技術的重要力量。多年以來,國家在良種繁育、植物保護、中低產田改造、科技入戶等方面不斷加大投入,但是農機部門尤其是基層農機技術推廣與服務能力建設長期滯后,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滿足保護性耕作大規模實施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加強各級尤其是縣級農機技術推廣與服務能力建設,為保護性耕作快速發展提供服務保障。本規劃的實施,在注重工程區建設的同時,把國家級的保護性耕作工程技術中心建設和縣級農機技術推廣能力建設也放到了重要的位置,與此同時,提出一系列配套保障措施。項目建成后,必將對我國北方15個相關省(區、市)和蘇北、皖北地區的技術推廣能力和服務能力產生較大的提升作用,也必將促進我國農業現代化水平的提高。
(三)是加強保護性耕作科技支撐能力的客觀要求
經過10多年的研究探索,我國已研究成功具有中國特色的保護性耕作技術模式與配套機具,應用效果較好。但是,目前的技術水平不能滿足大面積推廣保護性耕作的需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研發力量分散,研究內容重復;農機農藝結合不足,技術模式不能覆蓋所有地區,不能發揮最大效益,需要進一步完善;應用技術研究多,基礎理論研究少;在應用效果研究方面,手段落后,科學數據采集困難;企業對機具的二次開發水平不足,生產工藝與能力落后,配套機具保障能力弱。強化技術保障體系、社會化服務體系以及長效機制的建立與完善,是保護性耕作技術迅速推廣普及的必要條件,同時,保護性耕作的推廣普及也必然要求更強大的科技能力作為支撐。因此,需要加強保護性耕作科技支撐能力建設,強化保護性耕作基礎理論和原創技術研究、應用效果試驗、配套機具開發能力,保障保護性耕作的大面積推廣應用,為保護性耕作快速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