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國經濟規律研究會副會長陳厚義
必須格外珍惜呵護當前發展形勢 不能因形勢稍有好轉就調整政策
上半年經濟數據可喜
記者:據初步核算,上半年我國GDP達13986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1%。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長6.1%,二季度增長7.9%。這個增長速度,離年初我國政府預定的8%的經濟增長目標還有一定距離,你怎么看?
陳厚義:應該講,年初我們預定的經濟增長目標是在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下以及國內經濟增長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的背景下確立的。作為專業的研究者,當時,我以及我的同事們都擔心這個經濟增長目標設定得有些高。國外諸多投行以及研究單位也普遍認為,8%是有些高了。但中央的決心是明確的,全國上下圍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來的“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指導方針做了許多系統的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別是中央振興經濟一攬子計劃的實施,使上半年我國經濟發展出現了可喜的變化。
上半年,全國夏糧產量12335萬噸,連續6年增產。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0%,6月份更是達到了10.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1321億元,同比增長33.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8711億元,同比增長15.0%。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下降1.1%,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下降5.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56元,同比增長9.8%;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2733元,增長8.1%。
下半年,隨著國家振興經濟計劃的進一步落實,特別是4萬億元投資規模的逐步到位,上半年經濟企穩向好的局面將會得到延續。按照經濟模型推算,全年經濟增長將達到或超過8%。
現在PMI(經理人采購指數)中的產成品庫存和原材料庫存都已經調整到了2005年左右的水平,這意味著去庫存化已經基本結束,即便沒有后續的刺激經濟政策,GDP增長仍能實現8%左右。
經濟回升基礎還很脆弱
記者:當前,推動經濟增長的投資、消費和出口都在各顯其力,雖然出口形勢恢復得慢一些,但經濟回升的基礎正在整固。你怎么評價當前我國經濟回升的形勢呢?
陳厚義:不錯,雖然我國經濟正在全面企穩回升,但經濟回升的基礎依然脆弱,國內經濟尤其是外部經濟的不確定性因素還在,因此,必須格外珍惜和呵護當前來之不易的經濟發展形勢。
在上半年GDP7.1%的增幅中,有6.2個百分點來自投資貢獻。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的增速,為GDP增長貢獻了3.8個百分點。出口降幅不斷收窄,上半年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是-2.9個百分點。從中可以看出積極的一面,即我國經濟回升的速度在加快。
上半年新開工項目大幅度增加,增長了80%以上,這意味著明后年中國經濟增長有了較足的后勁。應該講,我們目前的經濟增長主要是靠投資拉動的。從理論上說,單純依靠投資拉動的經濟增長是難以持續的,因此要格外重視拉動消費,并千方百計地利用外需,實現國民經濟均衡的、可持續的發展。
從政策上看,實現當前經濟增長的保障是中央反復強調并一以貫之的“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不能因為經濟形勢稍有好轉,就要調整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這種擴張性的宏觀經濟政策取向,目前不宜改變。在這個問題上猶豫,就會喪失經濟發展機遇。
談論通脹為時尚早
記者:隨著經濟的企穩回升,價格方面出現了新情況。房價、股價、大宗農產品價格、工業原料價格都在一定程度上回升,加上當前較為寬裕的流動性,是否可以判斷下半年經濟運行過程中會出現通脹呢?
陳厚義:總的情況看,當前我國物價總水平相對穩定。上半年,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下降1.1%,PPI(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同比下降5.9%。6月份,CPI為-1.7%。這說明,目前物價總水平還處在一個相對較低的水平上。
當前,物價是在回升,那是對兩年來降幅過大的物價水平的回補。通常而言,CPI達到3%才會預警通脹。據我們的研究,CPI達到4.5%才是真正通脹的來臨。所以現在就言通脹或通脹苗頭,不切合實際。相反,當前還要注意在一定程度上防范通縮的風險。
寬裕的流動性肯定為通脹埋下了伏筆。6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56.9萬億元,同比增長28.5%;狹義貨幣供應量(M1)余額19.3萬億元,增長24.8%;市場貨幣流通量(M0)余額3.4萬億元,增長11.5%。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貸款余額37.7萬億元,同比多增4.9萬億元。數據顯示,今年1-6月銀行機構集中投放了7.37萬億元新增貸款。從衡量流動性過剩指標M2增速和名義GDP增速的差額看,當前的流動性狀況是十多年來最為寬松的狀態。
當前,一旦收縮流動性,今年前6個月新開工的項目有很多將面臨資金斷鏈的困局,貨幣政策將不得不保持一定程度的寬松狀態。所以,談論通脹為時尚早,防通脹是未雨綢繆。(記者 高云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