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家住北京宣武區的王女士手持購電卡匆匆趕到北京銀行購電。她悄悄告訴記者:據自己一個在電力部門工作的親戚透露,最近電價要上漲了。
來自各方的消息表明,從2002年迄今停滯7年之久的我國電力體制改革即將啟幕,作為新一輪電力改革的核心,電價改革將率先“破冰”。
電價改革時機成熟
政府推進電價改革的想法,早在2003年7月就已出臺了《電價改革方案》,但由于各種原因,電價改革遲遲沒有邁出實質性步伐。據分析,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長期以來我國電價水平總體偏低,推進電價改革將會導致電價上漲。在過去幾年間,CPI(消費者物價指數)、PPI(生產者物價指數)高企的背景下,國家對電價的調整始終持十分審慎的態度。
“目前我國電價改革的時機已經成熟。”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電力專家、中國電力企業管理雜志主編沙亦強告訴記者,“一方面,自去年底以來,特別是今年一季度,CPI、PPI雙雙下滑,為我國資源性產品性格調整提供了契機。另一方面,受金融危機影響,我國工業增長速度放緩,長期存在的能源供需矛盾隨之緩和,這也為電價改革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記者注意到,政府適度上漲的物價目標首先被鎖定為“資源性產品”;而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又被首先鎖定為電價。今年3月,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如此明述“要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繼續深化電價改革,逐步完善上網電價、輸配電價和銷售電價形成機制,適時理順煤電價格關系。”
然而,針對本文開篇所提到的王女士“爭搶購電”的行為,專家提醒“大可不必”。國家電網公司北京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胡兆光博士說:“即使國家啟動電價改革,首先上調的將是工業電價和商業電價;而居民用電價格的調整按我國現行法規一定會經過公開聽證。”
國家發改委正牽頭擬定深化電價改革方案
據沙亦強透露,國家發改委正牽頭擬定深化電價改革方案。電力體制為什么要先從電價改革破冰?來自電力行業眾多專家的聲音是:電價改革是電力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
中國華能集團技術經濟研究院院長謝進說,價格機制是市場機制的核心,也是資源優化配置的有效實現形式之一。1985年以來,我國電價改革先后推行了“還本付息電價”、“燃運加價”、“經營期電價”、“標桿電價”“競價上網”、“煤電價格聯動”等多項政策,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但目前電價體系依然存在著上下游產業之間價格扭曲且無法有效傳導、市場終端用戶需求響應不足以及交叉補貼嚴重、價格多樣化等問題,也不能對電力投資、生產、消費、環保等環節發揮應有的杠桿調節作用。
“誠然,相對煤炭價格而言,電價改革直接面向社會、涉及千家萬戶,牽一發而動全身,改革難度的確很大。”謝進說,“但時至今日,電價問題所引發的各類矛盾有增無減,改革的迫切性日趨強烈,而我國電價改革的關鍵,是要建立科學合理的形成機制和適應市場變化的常態調整機制。”
朱成章說:“價格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中的一步險棋,其實質是由行政定價改為市場定價。而電價改革能否深入,首要問題是政府的決心,只有下決心讓電價走向市場,才談得到電力體制改革的方案和步驟問題。”
電價改革不能“一漲了之”
“由于長期以來我國電價水平總體偏低,每次電價改革都似乎都是上調電價。”胡兆光強調說,“但電價改革的目的決不是為了漲電價,也不能只停留在漲電價的層面上。”他認為,電價改革不是單純的“煤電價格聯動”,關鍵應該是“理順電價形成機制”。
電價改革不僅是電力改革的核心,同時也涉及整個能源乃至社會經濟的方方面面。國務院研究室工交貿易司司長唐元說:“電價不只是電力行業的事,也是整個能源的事。如果電價不理順,能源行業也要出大問題。”
與電價改革最直接的是煤炭。沙亦強說,“深化電價改革”“理順煤電價格關系”,被寫進今年的總理政府工作報告,這表明國家已充分認識電力改革遲滯所產生的許多矛盾,決心通過深化以電價改革為核心的電力改革促進電力可持續發展。
朱成章指出,電價問題不只是指電價水平,還包括電價結構和電價與其他能源的比價。他說:“我們長期以來只關心電價水平,忽視了電價結構和比價。由于電價結構不合理,交叉補貼嚴重,被補貼用戶電價水平偏低,與其他能源比價不合理,不僅造成了電力能源浪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電力市場化改革的進程。”
專家們認為,我國電價改革的目標應該是堅持市場化方向,逐步構建公平有序的電力市場體系。而推進電價市場化改革,應確定“市場定價為主,政府管制為輔”的電價形成模式,最終真正實現發電環節“競價上網”,同時建立有利于促進電力行業健康發展的輸、配電價格機制,建立能夠反映資源狀況的銷售電價體系。
“要推進電價改革,真正建立公平有序的電力市場體系,必然會涉及電力體制改革的又一個深層次問題———電力下游即電網企業輸配電分開的問題。”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一位專家告訴記者,“這才是我國電力改革的深水區。”(記者:李新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