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中金嶺南[13.60-1.66%](000060.SZ)收購PEM公司獲得圓滿成功。總投資約為4500萬澳元,約合人民幣2億元。
2月12日,中鋁集團將斥資195億美元收購力拓。
2月16日,中國五礦集團將以約17億美元現金,全資收購全球第二大鋅礦開采商Oz Minerals。
2月17日中國與委內瑞拉同意將兩國原本60億美元的共同發展基金,增至120億美元用于兩國在能源基建及制造業等領域的項目,中國出資80億美元,余下40億由委內瑞拉負責。
2月17日,中俄貸款換石油協議簽訂,中國將向俄羅斯提供250億美元貸款。
2月20日凌晨,中巴達成“貸款換石油”協議,中國將向巴西提供約100億美元貸款。
2月23日,濰柴動力[28.17-4.38%]旗下子公司以299萬歐元競拍獲得法國博杜安公司賬面價值約1382萬歐元的相關資產。
2月24日,來自英國《金融時報》的消息稱,湖南華菱鋼鐵[5.69-0.52%]集團同意以12億澳元(合7.71億美元)收購澳大利亞第三大鐵礦石生產商Fortescue Metals16.5%股權。
……
想想過去,2005年中石油斥資41.8億美元收購PetroKazakhstan Inc.案例的失敗,看看今天這些振奮消息,欣喜之余算算相關的數字,我們發現,僅僅在今年2月份,單就海外石油及礦產資源來說,中國“建倉”資本已高達630多億美元。
對于全球金融危機下中國資本的大輸出,海內外的評價也是各有不同。《華爾街日報》為代表的主流海外媒體是這樣評價的:中國曾對大宗商品熱潮起了推波助瀾作用,現在大潮退去又在忙著撿拾“海貝”了。精明的中國如今正在利用原材料生產商目前的窘境,鼓勵開發新資源并鎖定資源供應。除去積極的聲音之外,也有不少人尤其是國內一些專家學家發出了質疑。其中主要集中在海外資源并購的時機選擇上。
然而,筆者卻認為,如果我們只是因為中投向摩根士丹利投資、向百仕通投資虧損巨大,因為平安收購富通留下一串串遺憾和傷痛,因為上汽并購韓國雙龍,10億元投資打了水漂等等而因噎廢食,不再邁出國門,交了學費,卻沒得來教訓,那才是最不幸的事。
金球金融危機下,尤其是當前在討論金融危機第二波的背景下,近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說明我們中國“不差錢”,銀行系統提供并購貸款,表明中國敢于花錢,尤其是在并購國際石油礦藏資源等方面敢花錢。這是中國當下4萬億元投資所需要的,也是中國企業由大到強發展所必走之路。
要說明的是,中國的工業化城市化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因而對能源石油礦產等大宗商品的需求長期看是剛性的。大宗商品,尤其是石油這一戰略性資源,已從去年最高時的147美元跌至目前40美元以下,此時,中國撿拾“海貝”正是很好的時間窗口。通過貸款換石油計劃鎖定供應量,甚至改變目前石油的定價格局,無論是對國內石油巨頭還是石油戰略安全都將是利好的消息。同樣,對礦產資源企業來說也有一樣的異曲同工之妙。當然并購重組也不是沒有風險的,但是在歐美差錢,中國差資源下,中資企業以資本輸出的形式走出去,雙贏下的“險”還是值得的。
最后要提及的是,中鋁、五礦等相關A股和H股,近期在市場上也有較為出色的表現。這說明,市場是歡迎的。貸款換石油,對國內石油巨頭的長期利好,早晚也會在其屬下的上市公司業績及股價上反映出來。如果其它大銀行也象國開行那樣全面鋪開類似的并購貸款,相信銀行業整體利潤也會增加一個新的利潤亮點。上述這些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大型企業下的相關上市公司,其在證券市場上自然也會舉行自己的“大象群舞會”。果真如此,中國經濟幸也,中國股市幸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