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之下,地方政府向居民派發消費券之風在國內悄然興起。春節前,成都、杭州率先向低保人群發放消費券,當地民眾反響熱烈,一定程度上拉動了地方經濟。南京的旅游消費券也將于本周發放到市民手中。正在召開的廣東省“兩會”上,多位出席會議的政協委員也建議廣東發放消費券。
非常時期,消費券到底能拉動內需幾許?國內經濟學界對此褒貶不一。2月9日,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公開表示,發放消費券拉動消費是在特殊條件下采取的特殊辦法,是一種比較可行的選擇。
試點城市民眾反響熱烈
公開信息顯示,成都、杭州等地民眾對發放消費券反響熱烈。成都的消費券消費率接近100%,杭州春節消費出現前所未有的火爆。各大網站的民意調查也顯示,絕大多數網民支持發放消費券。
發放消費券的目的在于刺激消費。從目前效果來看,此舉對刺激消費確實起到了一定作用。杭州市有關部門統計發現,此次發放消費券對商場的拉動放大效應為3.59倍,主要是購買服裝;對蘇寧、國美等家電賣場的拉動放大效應為5.42倍。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杭州規定使用消費券購買指定杭產家電可享受額外優惠,直接拉動杭產家電銷售增長近5倍,間接加大了對鋼鐵等原材料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消費券的乘數效應。
而在成都,消費券只能在指定超市進行消費,春節期間主要轉化為油和米,也使得指定超市的銷售額上升。
記者獲悉,深圳市社科院春節期間也向市政府建議派發消費券,他們測算發現,假設深圳發放總值20億元的消費券,對深圳GDP的拉動作用約0.15%。“關鍵不在于它本身能拉動多少GDP,而在于政府鼓勵消費的誘導作用,使其產生一定的市場乘數拉動效應。”深圳市社科院有關人士表示。
拉動經濟有限示范效應巨大
對于政府消費券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各方觀點莫衷一是。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認為,發放消費券只有一次性的短期效應,不太可能形成“消費-投資-生產-收入-再消費”的循環,對刺激經濟增長作用有限。
深圳市社科院也表示,發放消費券可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刺激消費,但不能期望過高,其作用主要在于振奮人心;對于低收入家庭等在危機中最缺少安全感的人群來說,政府的“紅包”別有意義,有助于社會穩定。這一點與杭州、成都當地經濟學界的觀點不謀而合。
平安證券的研究員則表示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他們對比了目前已發放消費券的兩個城市的不同情況,認為成都的發放對象限定在特困、低保人群,具有更多的補貼民生特點,消費券一部分替代了該類人群的原有消費支出,另一部分直接帶來了社會的增量消費支出,但增量比較小,也基本不具有拉動私人消費的乘數效應;杭州在發放對象上更加寬泛,消費券使用的效果也更加明顯,在補貼性質的基礎上有效地拉動了私人消費,具有1:1的放大效應。可見,各地政府在以后發放消費券的操作方面還有很多文章可做。
據悉,南京市政府別出心裁,向市民發放“鄉村旅游消費券”,以促進郊區的旅游消費;杭州也將在本月下旬向上海地區發放800萬旅游消費券,以吸引上海市民到杭州旅游。
可以想見,未來消費券的形式、用法將更加多樣,從不同層面去刺激消費者的“神經”,想方設法促進社會消費,拉動內需。(蕭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