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斯丹利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王慶昨日對本報記者稱,金融危機導致的全球去杠桿化行動已進行到第三個階段,中國經濟近期最大的負面影響是美歐“消費者去杠桿化”,中長期最嚴重威脅則是“去全球化”。
從“去杠桿化”到“去全球化”
“去杠桿化”是當前這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的核心內容,其形式不斷演化,對資本市場和經濟的深遠影響會漸次顯現。概括起來,王慶認為“去杠桿化”有五個階段。
首先,危機是從“金融產品的去杠桿化”開始的。金融創新繁榮時期產生了大量衍生結構性金融產品,即“金融產品的杠桿化”。
“去杠桿化”的第二階段,是“金融機構的去杠桿化”,具體表現在信貸成本大幅上升,借貸條件變得異常苛刻,這使那些長期依賴金融機構獲得部分短期資金來源的各類機構投資者(如對沖基金)成了無源之水,從而不得不出售其所持資產來保持足夠的現金水平,這就是“投資者的去杠桿化”。
“去杠桿化”的第四階段,是“消費者的去杠桿化”。而各國政府“各掃門前雪”的結果,就是導致“去杠桿化”的第五階段,即“全球經濟的去杠桿化”或“去全球化”。
從當前看,“去杠桿化”的第一階段,即“金融產品的去杠桿化”已經基本結束。
“金融機構的去杠桿化”也進行得比較快,但并不平衡:投資銀行比商業銀行快;美國的機構比歐洲的機構做得更迅速更徹底。
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不可避免
“投資者的去杠桿化”大致和上一階段同步:大量對沖基金已經退出市場,而且還會有更多的風險投資者改弦更張。
然而,“消費者的去杠桿化”才剛剛開始。在美國家庭儲蓄率提高的過程中,消費的增速將會慢于收入增速。因此,美國消費將不可能成為推動其經濟增長的引擎。
最后,“全球經濟的去杠桿化”風險正在顯著上升。不久前,美國財長關于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的言論,就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王慶認為,貿易保護主義不可避免。它是在全球經濟危機的大背景下,各國動用財政資源刺激經濟并相互博弈的必然結果。
“去杠桿化”的五個階段
金融產品的去杠桿化
金融機構的去杠桿化
投資者的去杠桿化
消費者的去杠桿化
全球經濟的去杠桿化對中國的影響
在每一個“去杠桿化”的階段上,中國經濟所受的沖擊不同。
“金融產品的去杠桿化”對中國影響很小。由于實行資本賬戶管制,中國絕大多數對外金融投資都是以外匯儲備投資的形式進行,一向穩健保守,即使有所損失,也不能與其他類型投資者的損失相提并論。
“金融機構的去杠桿化”和“投資者的去杠桿化”對中國的影響也相對較小。一方面,中國銀行業對外開放程度有限,外國金融機構的份額和作用都很小;另一方面,由于國際收支長期順差,中國經濟不依賴外部資金。在這一問題上,中國經濟目前受到的最嚴重的影響表現在貿易信貸受到了波及。
從近期看,對中國經濟最大的負面影響來自于美歐“消費者的去杠桿化”。中國的出口將會受到嚴重威脅,進而引起國內產能過剩、制造業投資疲軟、失業等連鎖問題。
而從中長期看,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嚴重的威脅來自“去全球化”。既然中國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去全球化”也將使中國成為最大的受害者之一。因為,它將從根本上顛覆中國經濟的增長方式,迫使中國不得不依賴消費內需來拉動經濟增長,將會出現顯著的結構性放緩。
|